我的過去,與李同學的相比很是相似,但兩者之間卻也是大相徑庭:

李同學至少還有過一個美好的童年,但我就連這種東西都未曾有過。

我寄養在叔父家,叔父和嬸嬸對我很好,視如己出,再加上他們沒有自己的兒女,對我的關照就更是無微不至了。

但我是個人,當時還是個孩子,我渴求的事情其實只有一個而已:

至少讓我見見我的父母吧……

李同學在父母雙雙自殺后每天都在家中哭泣。我,又何嘗不是。

童年時的我未嘗停止思考:我的父母究竟是誰?他們究竟長什麼樣?為什麼別人都有父母,而我卻沒有呢?

但思考的結果始終只有一個——不知道。

我明白這可能辜負了叔嬸對我的愛,但是我想,他們永遠都不會明白放學時同學們可以喊“爸爸媽媽”而我只能喊“叔叔嬸嬸”時的那種空虛。

——反正名字原本就很奇怪,乾脆改名叫“空虛赤”好了。

我不只一次地這麼想,但一想到“赤虛”這個姓或許是父母留給我的唯一東西了,我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但是我的悲傷、我的空虛無法被遏止。

漸漸地,不只是在家中,我在家校時也常常顯露出悲傷,我原本還算過得去的成績也開始直線下滑,連及格線也無法夠到了。

老師多次地與我溝通,我雖然有反省,但無法遏制的悲傷依然使我在上課時分了神,成績也沒有半分好轉。

或許是無計可施,老師終於還是請了家長來。

——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父母來吧,但我卻是叔嬸來呢。

我心中的悲傷不減反增。

………………

我永遠忘不了叔父的那幾句話。

“小空啊,你說說你,成天想着父母有什麼用?

“叔叔嬸嬸,還有老師也懂你沒有父母的痛苦。”

——你們懂什麼?你們什麼根本什麼也不懂。

“但是他們都已經死了,死人是活不回來的。

“小空,叔叔嬸嬸對你很好,你難道還不知足嗎?”

“不……不是的,我很知足了,但是我還是……”

“想見我們也沒辦法,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回答過很多次了,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好嗎?”

“……可……可是……”

“沒什麼好可是的,小孩子好好讀書,別去想那些。好了,向老師道個歉,保證以後再也不去想那些……”

我甩開了叔父放在我肩上的手。

“我不要!我要見我的父母!同學們都有父母,憑什麼……憑什麼我生來就——”

——啪

叔父甩了我一耳光,讓我閉上了嘴。

“你小孩子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小小孩的,不好好讀書成天想着兩個死人。你想着能有屁用?你爹你娘能復活嗎?!你給我記好了,你的唯一任務就是給我讀書,給我考高分!天天不切實際地瞎想,你爹娘還活着也能被你活活氣死!想那些東西沒有意義,屁點用都沒有!沒有意義的東西就別去想,聽懂沒有?!快點給老師道歉!下次還敢這麼沒大沒小,不切實際,我就讓你去天堂見你父母去!”

………………

在那之後,我便封閉了我的感情,努力地學習着,次次考試都是全年段第一。

只是我心中的空虛……無法彌補……

但我選擇了忽視。

——有了感情就會去想父母,而想父母是沒有必要的,所以我的感情也是沒有必要的。對,我不知道「快樂」是什麼,也不知道「悲傷」是什麼,只要讀書就好了,只要讀書……

………………

人類真是有趣的生物,自我催眠久了,就真的變成那樣了,裝作毫無感情久了,就真的沒什麼感情了,只是自我暗示這個習慣被留了下來而已。

如果不是他,我現在大概也還是那樣吧,有意忽視自己的感情,可悲地活下去。

“沒有意義的東西不必存在”這個信念未曾有變過,但他若願意為有感情的我賦予存在的意義,那麼……

——我願為了他而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