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授权转载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60009573
京都的《轻音少女》可以看做一个里程碑。
一方面是《K-ON》的风靡对日本动画界的影响。今天我们向上寻溯这些所谓「萌豚片」的历史渊源,《K-ON》算是继往开来的重要一部作品。总之就是自《K-ON》以后,日本这些日常系、萌系动画进一步蓬勃发展、走向繁荣,稳固了自己的风格,在动画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于是在之后的十年间,我们看到了《登山少女》《摇曳露营》等一系列优秀的同类动画的出现和流行。
另一个方面是它对日本社会的影响。《K=ON》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热潮,好多人看了这部动画都想去学乐器了,甚至因此还被戏称为「强国源泉」,而同时无数动画爱好者对《轻音》取景地的滋贺县丰乡市的圣地巡礼甚至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引起了政府注意。上一部同样引发狂热的圣地巡礼潮流的动画恰恰还是京都动画的《幸运星》,甚至在当地形成了特殊的幸运星文化,。圣地巡礼是个挺有意思和探讨价值的事物,下次有机会再做讨论。
而最后一方面,也是终于要贴近主题的一一方面,我认为《轻音少女》可以看做山田尚子创作道路的第一座界碑。这不仅仅是由于这是山田第一部担任监督的作品,更为关键的是《K-ON》和山田尚子接下去十年的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K-ON》的阴影一直跟随着山田尚子,而山田却一直想要摆脱它。这阴影或许并非是在作品的商业成功度的难以超越上,而是在更为复杂的,创作理想的分歧上。
山田尚子出身自绿水青山的日本群马县,大学时就读于京都造形艺术大学油画专业,山田父亲本身就喜欢画画,因此双亲对她的选择也十分支持。
然而到了三年级时,她发现“画布无法表现自己想创作的东西”,于是开始制作立体造型。正当大家专心致力于绘画时,她却在削泡沫塑料。毕业设计则制作了齿轮在马达的带动下无限转动的艺术作品。前来参观的祖母说“小尚你不是为了学画画才读大学的吗…”,本人因此很沮丧。
为啥也要讲这段轶事呢?因为我觉得山田尚子大学时期的这种艺术转型,从平面的、静止的油画转向立体的、运动的艺术品,可能是她毕业后选择投身动画行业的原因,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或许能作为她创作理念的建立的一个小小伏笔。
总之毕业后山田一眼相中了京都,开始了她的动画师生涯。在京都动画山田尚子最早作为一名原画师开始工作(2005年),在《CLANNAD》中首次出任演出一职(2007年),而2009年就在《轻音少女》中初次担任监督,这个晋升的速度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京都的优秀演出家很多,老牌如木上益治、石原立也,较新的如河浪荣作、山村卓也,作为京都动画的中流砥柱,这些演出家水平都相当高,都有令人惊艳的精彩桥段。然而令人感到稀奇的是,京都的绝大多数剧场版动画和独立电影,其导演都是另一位年轻的女演出家——山田尚子。山田尚子究竟在哪里超越了各位前辈,成为京都动画电影的招牌导演的呢?
答案在于山田尚子极具自我意识的作家性上,在每个人都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的日本动画业界,能表现出如此强烈的作家性的动画人实在不多,而山田尚子便是一位这样的作者导演。说山田是作者并不严重,和系列构成吉田玲子的黄金搭档让她大量参与到了编剧的工作中去,纵观山田目前的几部剧场作品,基本都能编导合一,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那么,山田尚子的个人风格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山田的少女私纪录
要厘清这个问题不妨让我们先回到作为演出家的山田尚子中去。对于山田的镜头语言风格,在anitama和知乎上都有一些不错的总结。我也就厚颜无耻地拾前辈牙慧,来概括一下山田的镜头语言特点。
对实拍镜头的模仿
山田的镜头语言具有摄影美学的写实感。她的一个特点是她对远摄镜头(长焦镜头)的偏爱,这类镜头视野狭窄,把远处的景物拉到眼前,占据了整个画面,缩短了景深,因而背景往往被虚化了。在山田看来,这样的镜头代表了青春的狭小视野,只注视着眼前人,没有余地去顾及周围的瞳孔。
山田的镜头有时会显得比较模糊,像是用不干净的镜头拍出来的画面,这是她模仿实拍爱情电影中的柔焦手法的效果。在浅景深的基础上的柔焦镜头,整个镜头都显得朦胧起来,充斥着少女的青春气息。用山田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牛奶瓶瓶底”般的镜头。
山田还会刻意模仿手持摄像机的抖动般的表现。比如在《玉子市场》的ED中,可以看到一些固定镜头的画面都有模拟手持录影的轻微晃动感,以及那种模拟相机失焦时重新自动调焦回来的演出。这种摇晃不仅仅是作为象征角色情绪的动摇的演出手法,更是为了表现出摄像机的临场感,突出角色的实在感。
还有一点虽然很少见被提到,却也是大量地出现在了山田的作品中:跳切。跳切现在作为简单地掩饰时空上的跳跃的做法,普遍到了我们都习以为常了。不过山田的跳切有她的别样特点,她会特意模仿前后两个镜头拍摄上的缺陷,比如轻微的移位和抖动,或者是曝光值的变化。比如《吹响吧!上低音号》第一季ED、《玉子爱情故事》的ED。
动画原本是摆脱了摄影机的物理限制的,所以绝大多数动画画面的人物和背景都是合焦的,原本这是动画相对于实拍的优势之一,但山田尚子却热衷于把这种原本在动画中无需表现的东西制作出来。
山田却似乎刻意想让观众发现“摄影机”的存在,想通过突出镜头的临场感、写实感,表现动画角色的生命力,仿佛动画中的少女真的在这个世界上的某处生活着一样。
腿部特写
这大概是山田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大特色。堀口悠纪子赋予了京都少女人设特色的肉感肢体,而山田则将京都腿的魅力发扬光大。随着京都其他演出家受山田影响,京都腿彻底走向了全世界。
事实上山田的腿步特写镜头并不极近,在景别的意义上准确区分,其实应该更类于近景。山田在镜头和少女的身体之间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不想扰动秋毫,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尺度。这给了脚部运动的空间,与周遭环境产生互动,拥有了更宽广的叙事性。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轻音》末尾长达50秒的脚部特写长镜头,虽然镜头始终没有给到上半身,但丝毫不影响观众理解。
山田描绘腿部,是觉得“腿平时是藏在桌子底下的,因而能流露出人的本性”,在这一点上,她无疑是成功的,山田的腿部镜头就如同作家的心理描写一样,将角色的心理、情感展露无遗。
隐喻
山田特别特别喜欢隐喻(metaphor),留意山田镜头的各种细节,总能发现各种奇妙的戏中戏(尤其是在山田作品的ED中)。桥、飞机、水果、花朵,都是山田喜欢拿来使用的意象。
比较经典比如《玉子爱情市场》ED,这里不做赘叙,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篇非常厉害的解读:
https://site.douban.com/211330/widget/notes/13430893/note/435337731/
同时,山田的隐喻技巧也是不断进步,越发高妙,蕴含的思索漫延到了作品之外。比如《利兹与青鸟》里鱼缸的隐喻,暗藏了这么一种辩证关系:在电影里,霙隔着玻璃注视着游动的金鱼,在电影之外,我们隔着一层山田创造出来的“玻璃”守望着片中的少女。
无论是在动画里对实拍的模仿,还是这里玻璃与荧幕,鱼缸和电影世界的隐喻,其实都能隐隐体现出山田尚子的部分创作理念来。
电影并非客观实在的再现之物,而是经历了摄影机这个先验主体之后的残余产物。然而摄影机是隐蔽的,观众意识不到这个先验主体的存在,从而会误以为是自己在看,不自觉地与那个先验主体进行了认同。构建了自我的意识形态。电影,因此作为从事替代工作的精神机器,替代了我们的器官,获得与先验主体一致的感知经验。
在大多数导演将镜头安排的越来越天衣无缝,在大多数观众把银幕当成既定客观事实的时候,山田尚子却在努力追求表现“摄影机”和“放映机”的存在感。当观众们察觉到了这份违和感时,他们紧接着意识到了自己感知经验的虚伪性,意识到了电影这个内部空间,通过这种方式,电影传达之物的可靠性反而增强了。这让山田的作品有一种纪录片的味道,是一种私密的、自我的,属于山田个人的纪录片,透过山田的视野去纪录少女们的电影。
少女走出秘密花园
《K-ON》作为山田尚子的成名作,她的一些个人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初现端倪,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未必是山田乐于创作的作品,准确来说,是她很想突破却最终失败了的作品。
今天我们把类似于《K-ON》风格的动画作品叫做「萌豚片」,把这类风格叫做「日常系」,大致印象就是一群可爱的少女整天打打闹闹的动画。但无论是「萌」还是「日常系」,其实都是常常挂在嘴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词汇。
日本亚文化研究学者宇野常宽在文章《祝福世界的摇滚乐》中以《K-ON》为引子,指出日常系动画的两大特征:「目的空泛」、「异性存在感薄弱」。
「目的空泛」是说动画中的角色们并不存在什么理想和目标。《K-ON》中的几位少女在开始还有着“说不定能登上武道馆演奏”这样的开玩笑般的理想,然而很快就如同孩子们“长大我要做科学家”的发言一般,失落在欢乐的茶话会中了。所以虽然组成了乐队,几位少女每日的任务还是坐在社团教室中喝茶聊天,并不会出现为了某次重要演出而拼劲全力练习的桥段。
「异性存在感薄弱」就更好理解了。轻音少女所在的高中是一所女子高中,故事中永远只有活泼可爱的女子高中生存在,即使有那么一两个男性角色出现,也大多沦为背景板。
那么山田尚子对这种「日常系」风格又是什么样的看法呢?其实挺明显的,虽然《K-ON》是她的创作作品,但她并不喜欢作品中的这种「日常感」,相反一直想从中挣脱出来。
原因很简单,「日常系」的作品有一个对山田而言不可接受的问题:缺乏成长。在这种「无止境的日常」中,“生活不会有大的进展,也不会有可怕的毁灭”(宇野常宽语),时间仿佛停滞了,角色永远没有成长的机会。
所以我们不妨来做一个比喻,日常系动画就如同山田在大学期间摒弃的油画,缺乏向前发展成长的空间,而山田则一心想要在她的作品中加入时间的维度,纪录少女们的成长。
她的这个想法在《K-ON》剧场版里就有很明显的体现了。轻音剧场版和TV本篇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少女们的舞台从狭小的高中轻音部社团教室转换到了广阔的伦敦,而毕业旅行的故事背景则预示着高中日常的终结,带来了一丝沉重的气息。
在剧场版开头,镜头跟随中野梓进入少女们的秘密花园,然而这次和寻常有些许不同,没有了温馨平静懒洋洋的茶话会,几位少女正在争论着自己的音乐和未来。女主角唯说:“我已经有点受不了这种轻飘飘的演奏了。”。唯的潜台词是说,她想追求更优秀的音乐,树立更高的目标,在目的空泛的日常系风格的动画中,这实属罕见。
然而,中野梓很快揭穿了前辈们的把戏,几位少女的争吵只不过在演戏,她们只不过想做一些“乐队里常有的事”,更高的目标或是远大的理想再次沦为镜中花、水中月。
在我眼中,轻音剧场版的开头宛如整部影片的缩影:摆出了走出日常的姿态,而最终却依旧回到无止境的日常中。即使舞台转换到了伦敦,几位少女的物语还是浓缩在她们半径数米之内,并未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同样未拥有任何实质性的成长。
一言以蔽之,山田原本想在轻音剧场版中追求的成长和未来最终在戏谑的日常中坍缩了。
但相比TV而言,至少剧场版更多了一分对未来的展望,或者说是山田尚子对少女成长的展望。这点在ED中展现的尤为突出,这两篇以山田喜欢的两部影片为切入点对ED的解读比我理解得更深,便直接分享给大家:
https://site.douban.com/211330/widget/notes/15416684/note/429473097/
https://site.douban.com/211330/widget/notes/15416684/note/521041733/
而ED中从秘密花园里的女童,到海滩上性感的少女,几位女主角形象的转变,更向我们展现了山田对于如何摆脱日常风格,展现少女成长的思考:性的引入。
前文里我们说到,日常系风格的一大特色便是「异性存在感薄弱」,而在我看来直接说「男性存在感薄弱」也没有什么问题。「日常系」的风格似乎只能在只有在可爱少女们做主角的动画中产生,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可爱」这个词在某处程度上是彻底与男性绝缘的。要说这个问题还得先来说一下「可爱」这个我们常挂在嘴边却又未曾真正了解其深厚意蕴的词语。今天「可爱」(Kawaii)一词广泛地用来形容少女,大家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但可能未必了解日文语境下「可爱」一词背后日本少女们的「可爱」文化。
提起「可爱」,你会想到什么,可爱的制服和饰品,动漫、游戏里的虚拟女角色,秋叶原女仆咖啡厅里的打工少女,或者高中的女学生们?一谈起「可爱」,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词和少女们如此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而少女们不仅本身就作为「可爱」的象征,更是现代流行的「可爱」文化的缔造者。
日本亚文化评论家大塚英志在著作《少女民俗学》中指出,日本的「少女」是在近代日本社会的发展中意外生成的东西。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出现的「女学校」原本想把女性培育成未来优秀的贤妻良母,但是有不少女学生摆脱了这种男权主义的思想控制,渐渐发展出一套属于属于女学生自己的文化。
而后来的「少女」将女学生的精神继承下来并发扬为独属于女性的「可爱」文化。她们追求潮流时尚,具有自我意识,并不为男权文化裹挟动摇。随着日本中产阶级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拥有独立自我意识的女孩能够运用她们的消费能力,实现自己的少女梦,创造了属于少女的可爱文化。少女们创造可爱符号的目的并非为了取悦异性,相反,她们只想博得同伴的好感,于是异性在少女们可爱的日常生活中被透明化了。
根据「可爱」文化的起源我们不难发现其自萌芽便一直努力摆脱男性气质的特性,说得简单直白点就是相对于异性更被同性所接受喜爱的女性魅力。另一种更为男性所喜好的女性魅力则被叫做「性感」。
今天的这些「日常系」动画,不妨看作是这些可爱文化的现代复刻,或者说正是可爱文化支撑起了这无止境的日常,一旦打破了这种可爱文化,日常也随之破碎了。而何以打破这种可爱文化呢?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性的入侵。
所以在山田尚子其后的作品中,我们会发现她手下的女角色,正逐渐摆脱可爱的指涉,而越发具有性的美艳芬芳了。
在《玉子爱情故事》中,性的暗示已经相当频繁、明显了。我们发现玉子突然大胆地对胸部、臀部产生了兴趣,无论是片头德拉捏的两个造型微妙的年糕,还是玉子异想天开的胸部年糕屁股年糕,都不仅仅是庸俗的玩笑而已,而暗示着少女性意识的觉醒,这是恋情的前奏,是青春期成长的咏叹调。
而到了去年的《利兹与青鸟》中,少女们的性的馥郁香气更是宛如要溢出屏幕之外。这部作品从人设就展现出了山田想要彻底摆脱可爱文化的想法。她并未继续沿用原版《京吹》池田晶子的可爱人设,而采用了西屋太志的新版人设。除了头身比拉大之外,少女们的脖颈和四肢都更加纤细。根据西屋太志所说,他是一边汲取山田分镜中的空气感,一边反复地修改人设,最终诞生了这些如仙子般轻灵、纤细的少女。
而除了人设之外,山田在《利兹与青鸟》中更是发挥了自己镜头风格的一切长处。在我看来,山田是把腿部特写开发到了全身各处,在利兹与青鸟中少见人物全身的影像,让人印象深刻的,全都是由山田提纯出来的最魅人心魄的少女风物:轻快的步履、飞舞的马尾、摆动的裙裾、垂荡的发丝、动人的眼神。
希美和霙的一颦一动、耳鬓厮磨,都充满了女性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山田手下的少女彻底摆脱了「萌」或者「可爱」的枯燥指涉,散发出一种更具妖冶气质的诱人味道。所以尽管《利兹与青鸟》描绘的是少女之间的恋情,但其色气程度却远远超过了山田之前的任何一部作品。
同时,《利兹》相比《玉爱》更胜一筹的关键在于,《玉爱》设定了饼藏这个异性,入侵了玉子和另外几位少女们的小世界,唤醒玉子对与自己的性别认知,但却在无意中伤害到了另一位对玉子心怀好感的女生常盘绿;然而《利兹》却是山田凭借自己绝伦的镜头艺术,通过对少女肢体的精雕细琢,在一个没有异性的朴素世界开出明媚的花朵。
引用山田的黄金拍档脚本家吉田玲子的评价:
吉田玲子认为《青鸟》是表现山田本质的作品。寻找无法代替的一瞬间、追求只存在于此刻的瞬间,这正是山田监督理想状态的极端展现。只要人还活着,自己的生活总会继续向前,那么总有那么一个瞬间、思绪,或是相关其他的事物是在这里是无法被取代,这个部分一直是山田制作动画时所重视的。
《玉爱》中的玉子第一次思考起自己的未来,而《利兹与青鸟》中经历了恋慕的甘酸与痛楚的两位少女走出了学校的大门,在一声“Happy ice cream”之后,迎向美好的成长与未来。
沿着《K-ON》剧场版——《玉子爱情故事》——《利兹与青鸟》这三部山田担任监督的动画电影,我们发现,通过性的引入,少女们青春的底音被放大数倍。山田带领少女们走出了那个美好却闭塞的花园孤岛,描绘了她们成长的宝贵瞬间。
就如春水溢出池塘
《K-ON》这类作品还有一个标签:「轻百合」,当然这又是一个定义模糊的词,同时还引来部分百合爱好者的不满:不要以为女孩子在一起嬉闹玩笑就叫百合啊!相比于自大正时期的「少女爱」发展至今的「百合」,「轻百合」丧失了「百合」原本具有的面向更广泛、更成熟人群的深刻内蕴,而成为了消费社会的某种商品。
山田无疑是不太喜欢「轻百合」这种标签的,甚至她对于「百合」本身也并无什么偏爱。或者说,山田讨厌一切现成事物的意识形态的束缚,这和她在动画里刻意追求实拍特色、突出摄影存在镜头语言风格,以及努力摆脱可爱文化创造的「日常」的欲望是一样的。
《吹响吧!上低音号》最动人心弦的第八集,也就是久美子和丽奈夜游大吉山的那一集,这一集的镜头多到不得不掐去了片尾。对于这段有一份对山田尚子的访谈,能很好地展现山田个人的创作理念:
小黑:丽奈的手指触摸久美子的嘴唇的动作令人印象深刻,那是谁的主意?山田:要怪就怪久美子和丽奈制造出了那般妖娆的氛围(笑)。山田:制作分镜时正可谓是深夜的感觉,像在半夜写情书一样非常开心。登山的过程中久美子渐渐看起来像个少年。我希望在观众眼中她是一名坠入一夏之恋的少年。那是对久美子而言的“第一次”。小黑:就像初吻?山田:怎么说呢,就像初次的经历。小黑:原来如此(笑)。石原:不过说到这里,又要提一下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区别了,你觉得男性画得出那段分镜吗?小黑:画不出呢。石原:就是说吧(笑)。如果让男性来画,感觉会变得更下流。小黑:没错。怎么说呢,感觉像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百合片。石原:是啊,不过这是我们男人的看法(笑)。山田:原来如此。不过我觉得,无论是丽奈的感情还是久美子的感情,就她们两人的关系而言并没有什么违和感。石原:没有呢。小黑:嗯,没有违和感。小黑:看了第八集觉得“所谓的百合就是这种吧”。与男性幻想中的百合有所不同。石原:嗯嗯,没错。小黑:虽然我对百合漫画也并不十分了解,但不像那种轻飘飘软绵绵的百合漫画,而是面向成人女性的漫画,以现实世界为舞台的作品。我觉得本作就有那样的温度和真实感。石原:是啊,不过山田有时候会做过头。石原:《玉子市场》那时就是,过于真实。石原:百合式的描写感觉像来真的。小黑:不过山田不认为那是百合吧。山田:嗯,没错。小黑:可是我也觉得《玉子市场》是百合。山田:啊~是吗,一定是说小绿吧。小黑:没错。石原:对的。不觉得那像来真的吗?(笑)山田:有吗?石原:男人追求的百合不会到那种程度。小黑:(打断石原)不不,山田不认为那是百合啦!石原:(继续说下去)男人追求的是那种嬉闹欢笑的感觉……山田:(打断石原和小黑)你们先冷静一下吧(笑)。小黑:不好意思,我有点激动了。全员:(笑)。山田:是吗。我并没有打算去描写那种露骨的百合。我是想描写青春期。小黑:那是在什么情况下?山田:应该是任何情况下。无论是《玉子》还是丽奈都是如此。我想描写青春期!小黑:是想描写青春期的情感吗?山田:对,想要描写情感。我对她们的视线很感兴趣。
正如山田没有把《玉子市场》中的玉子和常盘绿当作百合来描绘,她同样认为此处的丽奈与久美子有某种特殊性。对山田而言,无论是百合还是BG并没什么区别,具有温度和真实感的情感不应该落入某种固定范式的桎梏(当然山田对于少女的偏爱是毋庸置疑的)。在山田尚子的眼里,丽奈和久美子的情感是顺理成章的,就如春水溢出池塘,是她们的情感推动着她去创作,而非为了刻意讨好观众描绘「百合」,把少女之间的暧昧当作商品一样推销。
也正是因为这种理念,山田的美学呈现出一种原始和自然的姿态,她在自己的作品中撕去可爱的包装纸,把少女们的魅力和动人心弦的情感表达水到渠成地发散出来,这种对谄媚和刻奇的拒绝,让山田的作品虽然充满着性的芬芳,却始终未越过那道庸俗的线,而到达了另一种雅致。
最近日本动画电影呈蒸蒸日上之势,不断有新的作品消息传来。对此,我个人而言倒是挺开心的,因为相比于季番我倒是更加偏爱电影,毕竟相对而言剧场版的资源总会比季番多一点,质量自然也会更好一点。另一方面我喜欢在作品中寻找创作者的身影,电影监督则往往拥有更高的存在感。
这篇文章就可以看作是以一个电影监督的视角来考察山田尚子,日本出道即巅峰的监督实在不少,而山田作为日本动画界的年轻一代,是少有的不断前进的监督之一,希望这位年轻的女监督在未来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参考资料:
1、她或许是日本最懂少女心的动画监督,https://zhuanlan.zhihu.com/p/24618083
2、當日常成為異度——略談《ご注文はうさぎですか?》,https://altiahk.blogspot.com/2016/01/blog-post_27.html;
3、《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的阅读笔记,https://www.douban.com/note/193489191/;
4、《震灾后的想象力:2010年代的日本御宅文化》,宇野常宽,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058668;
5、日本的可愛文化,http://umesakura.jp/?s=%E6%97%A5%E6%9C%AC%E7%9A%84%E5%8F%AF%E6%84%9B%E6%96%87%E5%8C%96&submit=Search;
6、兔子山的小站,https://site.douban.com/211330/;
每次写完之后往往比兴致勃勃的动笔之前失望许多,总是有许多未尽善尽美的遗憾,特别是第三部分原本想更深入地探讨一下山田的美学,但实在力有未逮,最终就草草了事,只能寄希望于日后回过来再加完善。
请 登录 后再评论, 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