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倒數
閱讀原作:https://www.linovel.net/book/113998.html
作者:三血蟲
書評人:瘋兔子
首先非常慚愧。本書作為一篇文字類作品真的十分優秀,本應由更加專業且更具文學素養的書評組成員來寫下書評。
但本書在文體、結構以及敘事節奏上都對我有着異常吸引力。所以思量再三后,還是斗膽選擇接下來,希望藉著這樣一篇對作品二次解讀的書評,與作者交流些我所感受到的情感觸動。
因此,本次書評我將完全站在一個讀者的角度,試着去解讀作者在作品中所傳達出情感的源頭。
以下如有妄言之處還請多多指教。
“死亡不是結束,遺忘才是。”
(本篇書評將包含部分劇透,請未讀過原文的讀者酌情觀看)
1、交叉敘事
把這一部分放在最前面,是因為交叉敘事的故事結構是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
故事採用了三條時間線并行,一條是在女男主角高中時期的戀愛經歷,另一條是12年後的“夢境”當中,最後一條則是主角成年後未進入“夢境”的日子。其中高中時期與“夢境”這兩條時間線通過某些物品以及歌曲進行串接,雖然彼此之間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但卻呈現出了情感上的延續,以及一定的懸疑感。
、這樣的做法在影視作品當中經常見到,例如《記憶碎片》、《西部世界》等等。
而在文字類作品當中,這樣的手法因為缺少視覺以及聽覺信息的輔助傳達,因此有利於作者將揭開敘述詭計的關鍵信息隱藏起來。也正是因為文字的統一性與客觀性,多條時間線之間的跳轉可以做到非常平滑的過渡。
在本作當中,雖然交叉敘事的手法是主要的結構,但作者卻沒有將這個懸念保留到最後。閱讀或觀看此類型作品較多的讀者,可能在前幾個信息點出來時已經能把整個結構完全理解,並且在閱讀時有意識的對不同時間線上的內容進行歸納。
而從中段開始,故事的核心便從探尋少女與大叔的身份,轉變為過去到現在的情感延續。此時便是三條時間線開始交織,並形成了一種三段式的遞進節奏。
但個人拙見,作者對於這樣的結構運用還遠沒有達到熟練。個個段落對於信息密度的調整,以及每條時間線單獨來看時的連貫性,或許都還有着一些可以進步的空間。當然,或許就像作者自己說的那樣,這是從一個想法生長出來的故事,因此只是被套上了這樣一種敘事手法而已。
在最後的尾聲中,作者將前面一切主角與女主角再次相遇的世界定義為了夢境。但其實我更願意相信那是一個生與死之間的夾縫,心愿未了的少女在上天的安排下來見他,兩人重走一次那些值得回憶的過往。少女生前,他所有的承諾都因為她的離去而無法兌現,而這個世界就彷彿上天給他的一次機會,讓他能夠了卻兩人的心愿。或許每年的這個時候兩人都會在那個夢境般的世界相遇,忘了彼此,接着再次想起。而這一次,他完成了他曾經許諾過的,少女再也沒了留戀。
明年的今天,不知道她還會不會在車上醒來。
發現身旁那個一臉茫然的大叔。
2、情感投影
我個人習慣將書中作者通過某些外在手段體現角色情感表達的手法叫做“情感投影”。角色的情感基石會藉由某些物品亦或非實在物進行承載,而當物品被轉移、傳承、破壞以及修復等等狀態下,角色投影在其之上的情感也會隨之一同產生變質。
舉一個小例子:道尾秀介的《光媒之花》中,少年少女試圖用一枚破塑料袋將幸福裝進去,但無可避免的悲劇卻讓願望變成了奢望。隨着那枚塑料袋的破碎,他們的幸福灑落一地。
這樣的手法相比通過書中角色之口將內心情緒一吐為快,顯然更加克制與隱忍。本應完全主觀的情感抒發被隱藏在客觀的敘述下,留給讀者如鯁在喉的情緒壓抑感。因此對於需要細膩情感表現的作品來說,這是非常值得選用的做法。
本書中運用此類手法也是極其豐富。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那一枚鎖住了二人時間的手錶。由時間線順序進行解剖。首先便是這枚手錶代表了女主角對於與男主角在一起時光的珍惜,她相信了時間可以被鎖在手錶中,想與少年分享餘生的每一秒鐘;其次是對已經失去少女的主角來說,手錶的時間被定格在了她與少女同在一個世界的最後一刻,暫停的指針也是他試圖將回憶鎖住的證明;接着在“夢”中,手錶是主角認清這個世界並不真實的坐標,就如同《盜夢空間》中每人的圖騰一般。
本書中類似這樣貫穿故事前後的物品還有許多,它們串聯起了過去與現在、現實與虛幻,就像一條條紐帶,把碎片化的敘事手段以及交叉敘事的故事結構緊緊捆在一起,讓全文沒有出現任何情感或是故事上的斷層。
3、一位讀者的自問自答
任何載體下的思想與情感表現形式,在它面向大眾公開的一瞬間,便已經不屬於作者本身了。
包括各位所讀到的這一篇書評在內,都是基於自身經驗與情感誘因所組成的二次解讀。讀者從書中拾起作者留殘其中的信息與情感碎片,用自身曾經的經歷與認知作為粘合劑,拼出獨屬於自己的那一片景色。雖說以讀者為中心的詮釋觀念會讓作品延展無限的開放性,但藉由作者所給出足夠清晰的情節導向,最終所呈現出的一定是收於一束的情感與思想的爆發。
讀者通過閱讀文本看到表面含義;藏在文字之後的情節編排與指代讓讀者達成共鳴;最後,大量細膩情感描述與引導讓整個故事達成一個閉環。這樣的架構造就了本書層層遞進的閱讀體驗。
我有時會這樣跟人形容情感的累積:就像是一隻拿在手裡的水杯,情感如同緩緩倒入其中的水。你不知道倒進來的水有多少,也不知道杯子到底有多深。直到水溢出的時候。
本書所給我的體驗便是如此。只不過最後情節加速推進時,原先緩如涓涓細流的流水突然噴薄而出,打我了個措手不及。
或許會有許多讀者認為本書缺少劇情。
在我看來這樣的評價可謂一語中的。
開頭我就有說到,本書是一篇將情節衝突與劇情轉折幾乎弱化到可以忽略不計程度的作品。唯一可以稱得上驚異的點,或許是就連作者都沒有想去隱藏的那個“夢”。
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淡化處理,也將情感傳達更加直接地送到了讀者面前。不去塑造拐彎抹角的戲劇衝突,也不去管什麼情節的起承轉合,就像一盤明擺着告訴你沒有配菜的牛排,不考慮營養搭配大口吃下才是最好的選擇。
那麼是對這本書有着負面評價的讀者們的問題嗎?這樣說也不免顯得偏激了些。
小說的文體形式作為文學作品當中較為通俗的類別,本身存在的意義就在於為讀者帶去娛樂性質的體驗。相較於單純情感傳輸的作品而言,選擇更加具有閱讀樂趣的書本也屬人之常情。情節為上、人物為上、情感為上無關好壞,個人選擇而已。
借用最近所讀到的一段:“書是墳墓,題名便是法號。埋在其中的骨頭並沒有意義,而是懷揣敬畏之心的人才使得它有了意義”。反過來說,只要還有人在讀,每一本書便不是荒骨。
實際上寫到這裡,我已經一定程度上忘了作者在書中寫下的故事,更多是憑藉某種模糊的感覺與輪廓所作出的感受。
但書中兩個人並肩而立的身影卻是非常清晰。
關於某種愛的形式,也很清晰。
4、寫在最後
本書無疑是一篇非常非常優秀的短篇作品。僅三萬餘字,便將一個貫穿多年的愛情故事講順,並為讀者帶來了足夠情感共鳴。
雖然我個人對本書評價極高,本書也為我帶來了極好的閱讀體驗。但卻並非可以說是毫無缺點的。將其寫在最後,也算是我的一些小任性。
首先是放在後備箱當中的那個不斷倒數,彷彿炸彈般的黑色盒子。我本以為臨近最後時伴隨着它的歸零,一場巨大的爆炸或是世界的崩塌會將二人不得不離別的情緒配上場景描述推上高潮。但那個黑色盒子卻僅僅像是個提醒讀者的告示牌,除了跳動倒數的時間外並沒有其他功效或是意指。
其次,成年男主角與過去女主角相遇的那段結構中,意大利麵店、布丁、烤羊的老人等等出現的都略有些突兀。雖然能明白這是為了鋪墊女主角未完了的心愿,但有些不上不下的懸疑氛圍營造卻讓本是絲滑的閱讀體驗多了些坎坷。如是完全隱藏住這是個幻境,將所有不協調感放到最後;抑或是徹底將這段公路之旅變為荒誕詭奇,說不定能帶來與現在截然不同的情緒衝擊。
最後,作者雖然故事通順且情感表達細膩,但筆觸所及還是有略顯青澀之感處。如此一個簡練直接的故事當中,可以試着再去精簡些冗餘的描述,為讀者留下更多空白。
當然,以上這些比起將其稱作“缺點”,或許是我個人的某些期待吧。雖然如今這本平淡如水的作品十分令我沉迷,但依然會想要從字裡行間尋求更加刺入心底的那根刺。人呢,書讀得多了,總是會變得貪婪了些(笑)。
不論怎樣,那枚壞掉的手錶在不知是夢還是生死夾縫的空間里,在蔣顧華與謝今夏的再次相逢中又開始了走動。
雖然本書叫做《倒數》。
我卻讀到了向前的力量。
以上為一直不靠譜的瘋兔子的一己之見,略有言辭不妥之處還請見諒。
鞠躬。
請 登錄 后再評論, 沒有賬號請先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