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色雪绒花》

世界观设定

 

目录

一、世界历史... 1

1、混沌时代... 1

2、文明时代... 2

二、魔导术... 6

1、魔导术概念... 6

2,魔导术原理... 6

三、大陆的国家与组织... 11

1、奥兰治王国... 11

2、德里克特圣教会... 12

 

 一、世界历史

 

混沌时代—文明时代

文明时代:部族时代-王政时代-革新时代

 1、混沌时代

混沌时代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漫长的形成期,从何时开始已不可考。在混沌时代的末尾,人类已经结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氏族公社,能够制造并使用简单工具,拥有初步的劳动分工。多音节的语言也已经出现。人类在自然界中尚未占有统治级别的位置。

 2、文明时代

(1)部族时代(部族历1年-1033年;世界历1年-1033年)

文明时代的开端是部族时代,就奥希亚大陆而言,整个文明时代与混沌时代的分界线是人类对魔导术的掌握和使用。魔导术的产生和人类的宗教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德里克特教的初代大教宗托伊格被认为是可考的第一个将魔导术知识用于现实生活并将其初步整理成体系的人(最早发现魔导术的人已因为宗教对修史的影响而不可考,早期历史是神本史观的),之前这种偶然被发现的知识只是处于碎片化和口口相传的原始状态。对魔导术的内在规律缺乏深刻认识、仅停留在应用层面的人类将其奉之为神力,并因此产生了德里克特教(意为神的【引导】),以【托伊格四重十字】作为其标记。教会集中管理和研究相关的知识,对魔导术的管控极为严格。部族时代持续了1033年,在这段时间内教会是奥希亚(Ousia)大陆的中心,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绑定,影响着世界的每个角落,甚至能够影响二十三个信奉德里克特教的部族首领的人选。早期的德里克特教将分散的人类族群统一到宗教的旗帜下,使大陆成为一个整体,对人类发展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在奥希亚原住民形成以一神教为核心的文明时,有一群来自东方大陆的移民也已经乘船漂洋过海,在奥希亚大陆的西南方登陆。他们的文明是和奥希亚诸国的文明完全不同的游牧文明,这一民族被称为扎波罗什人,他们以“西里尔”为部落的组织形式,居无定所,逐水草而生。

约世界历800年左右,扎波罗什人在东方的大陆上长年与夏帝国交战,失利后元气大伤,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于是他们中一些冒险的部族决定拼死跨越马匹不能渡过的“黑水”,前往西方的大陆寻找新的土地。由于摩尔达维卡山脉的阻隔,奥希亚的西南部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非开化阶段,文明程度不高。当他们顺流到达奥希亚的西南部时,能惯善战的扎波罗什人发现这片以草原为主的土地意外地适合他们居住,于是灭亡了当地为数不多的原住民,在此居住下来。数量仅仅过万的扎波罗什人在摩尔达维卡以东建立了七个主要的“西里尔”(意为帐篷,引申义为部族),建立了自己的生存基础。

(2)王政时代(王政历1年-619年;世界历1034年-1653年)

扎波罗什人登陆两个世纪后,在教会的势力下,各部族结成了奥希亚帝国,大教宗尤里乌斯一世加冕为皇帝,并将二十三个部族分封为诸侯国,原部族的首领则被加冕成为最初的国王和贵族,统领着王国、公爵领、伯爵领等面积大小不一的土地。

帝国的疆域方定,就迎来了第一次危机。两个世纪内,扎波罗什人口迅速增长,经过几次内战,合并成了五个“西里尔”。然而却在此时,奥希亚大陆西南方发生自然灾害,无法承载过多的人口。扎波罗什人的首领巴利·汗遂决定趁帝国内战刚结束,向西迁移并进行劫掠。兵民一体的扎波罗什人很快就以强大的骑兵灭亡了摩尔达维卡山脉以西的第一个信奉德里克特教的国家——特朗西洛尼亚公国,把所有剩余的居民一概没为奴隶,并强迫他们改宗信奉他们的原始宗教,顺便把当地教区的大主教剖心处死。

扎波罗什人入侵的消息西传,引起了各地的震动,也惊动了已经在德里希亚完成加冕的教皇尤里乌斯一世。尤里乌斯一世立刻宣布召集各国诸侯,成立“护教军”向东讨伐异民族,史称“第一次护教军”。东方的诸侯无力阻挡巴利·汗带领的扎波罗什人的脚步,护教军与扎波罗什军交战于罗斯巴赫东部的梅克伦德平原,结果被扎波罗什人长途奔袭的偏师两面夹击,大军崩溃,惨败而归,尤里乌斯一世负伤。扎波罗什人一路攻陷、劫掠并摧毁沿途城市,兵锋直逼德里希亚高原。奥兰治国王维克多一世率领以奥兰治骑士为首的护教联军与巴利·汗决战于德里希亚城下,最终残胜,并将战线推回了梅克伦德。巴利·汗在此战中与维克多一世单骑决斗,身受重伤,最终不治而死,其子无力统合另外四个西里尔,遂由逐步召开的“西里尔大会”决定与帝国签订和约,精疲力竭的帝国被迫承认扎波罗什人占据着摩尔达维卡山脉以西、梅克伦德以东的广大地区。奥希亚帝国的英雄维克多一世之后死于和第二代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暗中指使的罗斯巴赫诸侯的决斗之中,王国也因为均分继承制而裂成了三块,在之后的三百年里再未统一过。

帝国的第二次到第七次护教军夺回了被占领了一个世纪的东部土地,直到攻入摩尔达维卡以东的扎波罗什土地,逼迫扎波罗什人抛弃旧有的部落制形成专制集权国家之后,战争性质变为侵略战争,两者持续拉锯,长期战争导致民怨沸腾。因为长期战争,大量死人,这时大陆上爆发了大规模瘟疫,人口数量锐减,战争被迫停止,而教会的权威也受到了质疑,民间存在着教宗背离信经导致神罚(瘟疫)降临的说法。人口大量死亡, 人口与土地的比率变得有利于农民,农奴制也瓦解了。因此旧的封建制度开始崩溃,各民族国家和绝对君主制开始兴起。货币经济也开始发展。

虽然魔导术的奥义被教会严格管控,魔导术研究的精英也大部聚集于教会,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世俗力量开始逐步脱离教会的控制;魔导术研究也开始日渐世俗化,诸侯国各政权以地方教会为幌子,用国力扶植进行魔导知识研究,将其纳入国家行为体系。而对原初教义的理解分歧也使得教会自身产生了分裂,一部分人认为应当遵从最初的教义,继续研究复杂的魔导术式,并且拒绝将这力量的精髓扩散给世俗世界,保持其纯洁性;另一部分人则自命为革新派,认为应当将神赐予的魔导术作为福音散布给人们,借由术式的简单化、组合化制造魔动机械,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而事实上也不乏想占有魔导术秘密的人)。教会的分裂使其权威受损,革新派更是和世俗力量联合,逐步扩散研究成果,魔导术在世间的应用一日千里,其研究水平也直线上升。魔导机械的普及化、大型化、工业化大大提升了人类生活水平,渗入社会每个角落,并且改变了战争形态。在这段时间内的社会变革被称为【魔导革命】。

魔导革命间接引发了世界历1407年从宗教争端上升到世俗势力大混战的【教法战争】,旧教会势力被击败,新教会势力完成了与世俗世界的融合,奥希亚帝国的政教合一体制逐步瓦解。

王政时代末期的两百年,由于教会力量的式微,奥希亚帝国解体。以北方的奥兰治王国为首的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七十年战争】,原本的二十三个诸侯国经过吞并和分裂最终仅剩七个,加上在大陆中央仅剩弹丸之地的教会城邦,世俗力量的王权发展到顶峰。国土最大的奥兰治王国惨胜,成为大陆的霸权国。奥兰治王国的首相塞巴斯蒂安-德-卢昂借旧王朝的衰落夺取了全国政权,旧王朝的势力被放逐到奥兰治中部的丘陵地带,奥兰治从南方的首都加斯科尼迁都到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卢昂,奥兰治进入卢昂王朝时代。

(3)革新时代(革新历1年-;世界历1654-;奥兰治历654-)

在革新时代,教会已经失去了对世俗世界强大的干涉力,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存在。日益发达的魔导术研究已经证明魔力的来源是魔矿石而非神的意志,而魔矿石的产生也是由于自然界的能量循环。德里克特教当年赖以立威的力量——魔导术,如今反而为自己掘好了坟墓。但是德里克特教仍然是全大陆信众最多的宗教,对于世俗社会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以宗教为核心的旧有的价值体系发生崩溃,人类借由自身的力量走向个体的自由,是这个时代的大趋势。如果说王政时代的主题和王权与教权的较量,那么革新时代的主题就是抱持着人文主义的资产阶级和王权之间的较量。

在这一时代,魔导术研究从政府垄断行为进一步扩展到民间,除了像奥兰治这样的保守大国仍然垄断着魔导术的研究,新兴资产阶级主导的【新魔导革命】使相关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出现如雨后春笋,魔导研究的中心变得平民化,其应用范围和安全性变得更加广泛和可靠。

进入革新时代的标志是罗斯巴赫民主共和国的建立。在争霸战争中落败的中部松散联邦诸侯国——罗斯巴赫联合王国,在战后国王的权威荡然无存,松散的旧王权制度解体。由于该国北靠海岸,又有诸多良港,商业经济发达,遂产生了民主联合代议制的萌芽,旧日的各邦推选出了统一的联合政府,以民众选举的总理为国家元首,实行任期制,将原来作为顾问机构的议会上升为国家权力机构,议员由各邦民主选举选出;并且出台了大陆历史上第一份成文宪法《托尔斯滕森宪章》。罗斯巴赫联合王国变成了罗斯巴赫民主共和国。

新体制的建立使得罗斯巴赫西方的王权大国奥兰治产生警惕,但慑于罗斯巴赫依附的东方大国西里尔帝国,没有在第一时间对其动手,但两国之间关系紧张,恶意满满,展开了长期的关税战和外交攻击。在罗斯巴赫民主共和国建立的一百年里,国力急速增长,并且建立了全大陆魔导士、魔动机械比例最高的军队,令大陆的旧王权国家恐慌。终于在世界历1770年,奥兰治王国与罗斯巴赫共和国通过扶植各自的殖民地傀儡政府,进行了一场长达9年的代理人战争。罗斯巴赫一度将奥兰治逼入绝境,但奥兰治又凭借强大的国力扭转局势。最终两国的艰难地战平,签订《圣塞巴斯蒂安合约》。在这场战争中,魔导术和魔导机械已经被大规模投入战场,虽然奥兰治凭借传统的骑兵部队也取得了很大的战国,但是一个由魔导术主导的时代已经不可避免的到来。

这场代理人战争虽然没有直接蔓延到奥兰治本土,但是对奥兰治的国力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奥兰治国内的矛盾逐步浮上水面,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组成的革命派(激进分子)与改良派(温和分子)势力开始抬头,旧的奥兰治王权开始摇摇欲坠。

经过了十年之后,进一步壮大的罗斯巴赫王国通过夹在自己和奥兰治中的邻国弗兰德斯公国的继承权问题,向奥兰治挑起了战争。奥兰治王国军先发制人,向罗斯巴赫本土进军,结果被罗斯巴赫军在内线作战中击败,损失惨重。罗斯巴赫军反守为攻,打着输出自由平等的旗号一举攻入奥兰治王国本土。

 

 二、魔导术

 1、魔导术概念

魔导术,顾名思义,最初的意思是将魔力从魔矿石中导引出来的法术。但这只是魔导术的狭义概念,广义的魔导术指的是[用人体内的生命力激发并引导魔矿石中魔力,再将释放出的魔力进行性质和形态变化,为人类所用]的知识。因为人类掌握激活与导引的方法在前,掌握塑形和变化的方法在后,所以这门知识的名称沿袭最早的称谓,称之为魔导术。这是一门人类凭借自己的意志驱使并使用魔矿石内魔力的学问。人是魔导术的施术主体,以魔力为客体,对其进行对象性的认识和征服(包括使用与改造)。2,魔导术原理

(1)魔力的本质与来源

虽然被称为[魔力],但魔力的来源并非神话和宗教中的神魔,[魔]在这个词中取的词义是[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极言在人类早期社会时魔力神奇、无法理解的特点。

魔力作为奥希亚大陆上的文明运行、发展的力量基础,其本质是一种能量。纯粹的魔力是未经形式、性质分化的原始质料,是纯粹的、稳定的能源。能量在整个大陆环境内的总量是一定的,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循环;而魔力、生命力等不同状态的能量,其总量根据能量转换的反应而此消彼长。

一般来说,魔力主要蕴藏于奥希亚大陆地下的矿脉——魔石矿中,被开采出来的魔石被人们成为魔矿石。魔矿石呈半透明的紫色,当魔力蕴藏在魔矿石内,处于稳定状态;而当魔力被激活时,稳定状态被破坏,魔力将从魔矿石中逸散出来,并且根据环境影响、与其他力量的共鸣等复杂因素发生形态和性质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释放能量;魔力耗尽的魔矿石将变成和大地性质无二的沙土,但因为尚含有微量未耗尽的魔力,仍会带有浅紫色,只有大量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分辨出来。

魔力也存在于空气中,由于其性质比较稳定、总密度比较小,所以一般不会因为在空气中进行的魔导现象而引起大面积的连锁反应;魔导现象造成的魔力(能量)消耗也会随着自然环境中空气、水和土的循环作用,重新转化生成矿石,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目前已知能够引起魔矿石共鸣,产生激活效应的最主要因素是人的[生命力],其次才是[术式],如果说按下一个按钮就能释放魔力,那么生命力是按按钮的手,术式是按钮。人的生命力事实上是另一种不稳定形态的能量,长期处于缓慢的持续激活状态,保存在人体的框架之中,逐步消耗,释放能量,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也可通过人体释放出来。当处于激活状态的生命力与纯粹的魔力接触时,会充当催化剂的作用,加快魔力的激活和反应速度,产生形态和性质变化。生命力一般集中在人体内,人的血液史生命力存在的最突出体现。

人的生命力对纯粹魔力的影响是最直接有力的,魔导术的最基本原理,就是人类用生命力启动[术式],术式再激活并控制魔矿石内的纯粹魔力,同时通过作为能量的生命力与魔力共鸣,催化这一反应。生命力与术式,是人凭借自我意志控制魔力的两大关键。

(2)生命力与术式对魔力的影响

在说生命力的作用之前,必须要说到精神力对生命力的驱动作用。

精神力即来源于人的自主意识的强烈的、集中的意志,人的意志越强烈、越集中,精神力就越强。精神力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产物,是人的意志的集中体现,而精神力本身不是一种能量。但是精神力的集中不等于情绪的高涨,甚至很多时候要求人的心情尽可能平静,因为激烈的情绪反而会扰乱意志的集中。经过一定的冥想训练的人,可以让情绪的高涨带动意志的强化,这种行为被称为[同魂]。但这也是很危险的举动,因为精神力的一头连接着生命力,另一头往往连接着纯粹的魔力,在同魂状态下稍有差池,魔力会逆向涌入人体,轻则身体受创,重则引发爆炸。

人类可以通过精神力引导体内的生命力与术式接触从而启动术式,同时催化魔矿石对魔力的释放。但是一般来讲,要实现这一过程,需要人体、术式和魔矿石三者间的直接接触。在非接触的情况下启动术式需要定向释放出非常大量的生命力,一方面需要非常强大的精神力来保证生命力的定向释放和控制,另一方面生命力释放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生命力离开了人体,就无法再原路回到人体内,这对人体也存在着巨大的损害;而且,失去生命力的人体会激活自保的机能[气球效应],本能的阻止生命力的进一步释放,这种行为无法通过人的意识来阻止,就像一个人不能屏住呼吸把自己生生窒息而死。

传说中,通过某种极为复杂的方式可以畅通无阻的释放生命力,但是理论上这样做带来的结果只能是自杀。离开人体的生命力因为是激活状态的,在离开人体的瞬间会根据人的意志直接产生形态和性质的改变,但是在[气球效应]限制下,也基本没有人能顺利实现[把生命力当魔力用]这一做法。

生命力是带有目的性的、启动术式的火种,被启动术式则激活魔力,并充当魔力激活的瞬间将其形式化的模具,决定魔力进行何种性质变化、何种形态变化、以及变化的剧烈程度、复杂程度、变化方式,对激活瞬间的魔力进行塑形。就好比使用蜂窝煤,精神力是拿着火柴的手,少量生命力是充当火种的火柴,煤是蕴藏着魔力的魔矿石,而术式则是把煤压制成蜂窝形状的模具。

术式是人类在对魔导术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出的符号性的规律,不同的符号决定着魔力的变化方向,符号的复杂程度也决定着魔力变化的复杂程度。比如当生命力通过[升温]的符号时,被激活的魔力就会转化为提升局部温度的能量,甚至引燃附近的物体。但[升温]也可以进行更为复杂的变化,比如缓慢地提升温度、迅速的提升温度、提升一定量的温度、不均匀的速度下提升温度之类。反之亦然,也可以通过[降温]的符号冻结周围的物体。

术式的结果是[产生现象],而非制造出某种元素。不存在能使魔矿石直接转化成火的术式,而实现爆炸现象的术式可以是[升温],也可以是[空气流动],也可以是[分裂]。

术式的发现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也让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能一个用来点火做饭的术式,在其确定的过程中曾经烧死过很多魔导术研究者。因此精通魔导术的魔导士是很受人尊敬的。(“士”是一种尊称,比如骑士,比如辩护士,比如医士。类似于日语中的“先生”一词。)

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术式一般用混杂着魔矿石制成的颜料画在一张小面积的硬卡纸上,在进行魔导术时将其置于魔矿石上面进行接触,另一面接触人的身体,就可以驱动精神力进行施术。但是术式本身是一种符号形式的文本,也可以用石头垒成巨大的法阵,甚至可以用人组成的阵型施放魔导术。人、地形、建筑等等都可以组成术式,只要符合一定的形式。

术式集中体现了人类对魔力控制的技术,术式的复杂程度也反映了一个魔导士对魔力控制的理解程度的深浅。术式的启动还需要对精神力的一定控制,一个对术式理解浅的人无法启动一个理解深刻的人创造的复杂术式,反之理解深刻的人基本可以用精神力启动一切简单的术式。魔导术造诣高的魔导士甚至可以创造并启动多个术式组合成的[系统术式],各个术式同时经由复杂的原理运作,实现非常复杂的现象。控制精神力是一门学问。

创造术式的要义是[精确]。魔力的变化十分微妙,稍有不慎,结果就会谬以千里,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物品损坏。因此精确的创造和修改术式是魔导术的基础之一。

(3)魔导具

魔导具是通过魔导术实现其主要功能的器具。魔导具的应用范围几乎涵盖了人类行为活动的每个角落,从个人日常生活到大规模的社会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魔导具。

会使用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显著特征,而对魔导术的掌握,无疑是人类走向自然界的统治者地位的重要一步。就产生顺序来看,[魔导具]是[魔导术]派生出的概念,但是魔导具的产生大大扩展了魔导术概念的外延,甚至反过来对魔导术本身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魔导具的产生有力的强化了人们对魔导术力量的控制。人们可以通过魔导具这一实体对魔导现象进行掌控,集中发挥魔导术的便利性并且减少使用魔导术的风险,趋利避害。比如用一整块魔矿石引火不仅浪费而且容易出危险,把周围的东西一并点着;但是薪棒(现实中对应火柴)只需要直径半个指甲大小魔矿石加上一根牙签长短的小木棍,就能安全的点燃取暖和做饭的柴草,而且只需要一眨眼的工夫就可以将其踩灭在脚下。

其次魔导具的产生大大扩展了魔导术的应用范围,并且提升了人类的生活水平。过去能将魔导术使用在交通上,使其作为一种辅助行动的手段的人,不是顶尖的魔导大师也是千里挑一的专家,因为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非常复杂精密的术式来完成控制,而且在施术期间还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否则不但不能便捷的到达目的地,甚至还会有性命之虞。但是魔导列车和铁轨的出现使得相对安全的长距离大规模交通运输成为了可能,而这在过去很可能要凭借几十个高水平的魔导士(对于一个小国来说,这几乎可以算是一代人的积累。)通力合作,冒着很高的风险创建非常复杂的术式才能做到。相比之下,魔导列车只需要花钱去打造列车、铺设铁轨,对司机和其他乘务人员的培训也可短期完成。魔导具的产生,颠覆了很多社会领域旧有的行动方式和规则,使得魔导术研究在应用领域的研究突飞猛进,尽管在过去纯粹魔导理论的研究才被认为是高尚的正道。

最后,魔导具的成熟引发的[魔导革命],改变了王政时代中段以后的魔导术研究的方向和重点。魔导革命前的魔导术是德里克特教神学的仆从。魔导现象是显现的神迹,魔导的力量是神赐予最虔诚的信众们的恩惠,研究魔导术也是神官们通晓教义之余使自己更好的服侍神明、传达神明意志的工具。所以教会的态度是[只有纯粹的魔导学研究与实证才是这门学问的正确方向],很多试图将魔导术的进阶知识传递给一般民众、方便其生活的人都被指控[亵渎神明],当作渎神者受到审判,。神官以以[神的牧羊人]自居,妄图以精深的魔导术作为带来创造和毁灭的强大力量来控制一般信众。

 

 

 三、大陆的国家与组织1、奥兰治王国

(1)地理环境

奥兰治王国地处奥希亚大陆的西北方,陆地的北方和西方是【比什切克海】,和罗斯巴赫民主共和国控制的【科林次大陆】以及周围的【冰群岛】隔海相望;西南方是奥兰治和罗斯巴赫共同控制的殖民地【奥利斯通】;东临弗兰德斯山脉北段,南方与伊特鲁里亚王国接壤。

奥兰治北部占全国面积约五分之二,地势稍高,为山地丘陵带,气候偏冷,四季较为分明,耕地面积不大,但矿藏、森林和石料丰富,并且位居【法尔西昂河】上游,水运便利,是工业区;中部占全国面积约五分之一,土地平坦,又有法尔西昂河支流流经,是季风草原带,畜牧业、纺织业发达;南部占全国面积约五分之二,气候温暖宜人,水热条件好,是平原丘陵带,从南到北经济类型由耕地过渡到热带种植园,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

奥兰治的气候对其经济发展较为有利,但有时会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弱点。中部和南部气候较为极端,易发旱涝灾害;北方又多发地震,易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即便如此,奥兰治的经济条件在全大陆仍然处于前列。

(2)、经济状况

奥兰治在部族和王政时代就以农业立国,占据着全大陆少有的肥沃土地,耕地面积全大陆第一,作物产量高,国土面积也居全大陆第二,因此人口数量也多。传统的、以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自然经济在奥兰治十分发达。奥兰治北部开发的程度较低,人口也较少,但魔导革命发生后,北方的工业潜力也被发掘出来,一度成为大陆第一的经济体,这也引发了历史上有名的人口大迁移,经济重心逐渐移至北方,兴建起了卢昂等大的工业城市。

(革新时代的经济状况有待细化。)特产也要提一下,其中一个是奥兰治产酒,北方产粮食酿造的烈酒密特朗,南方产葡萄等水果酿造的果酒尚博丹。

(3)、政治体制

奥兰治的政区分为十五个行省,其中北部五个,中部三个,南部七个。(卢昂,王畿地区;圣-克劳德,上贝松地区;勒热纳,下贝松地区;

奥兰治的首都有两个,卢昂王朝之前的正统王朝均建都南方的加斯科尼,而卢昂王朝则迁都北方大城市卢昂。加斯科尼作为中央政府直辖市继续承担南方政治经济中心的功能,名义上是作为王室成员的封地,但是王室成员一般不住在加斯科尼,小片的庄园和领土由地方官员代为管理。中部的维尔纳夫是在革新时代后崛起的全国第三大城市,七纺织业、畜牧业在大陆上很有名气。

奥兰治的封建时期比较长,和东边的罗斯巴赫地区一样,长期处于中部德里克特教会圣领的操控之下,再加上均分继承制的传统,经常陷入分裂和互相攻伐的状态,而且是教会的重要财源。直到教法战争前的一个世纪,才因为教会势力衰微而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回收教会土地,由王权政府任命神职人员。奥兰治在教法战争前期属于旧教会阵营,向东与罗斯巴赫联合王国交战,但中期支持旧教会的国王被暗杀,支持新教会的国王上台,整合了国内原本处于分立状态的各势力,直接对旧教会反戈一击,彻底摧毁了旧教会的势力,并且向南夺取了旧教会领的大片土地,最后率先攻入圣城德里希亚,灭亡旧教会政权。

奥兰治有着充足的先天条件形成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因此一旦从教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迅速形成了坚实而强大的专制王权体系。国王身兼国家的政治领袖和教会的名誉领袖,宗教事务被置于内阁的大主教团管理之下,来自不同教区的多位大主教地位相同,首席大主教虽然是教团领袖,但与其他大主教平级。

 

 2、德里克特圣教会

    (1)起源

魔导术的使用是人类走出混沌时代走向文明的标志,而德里克特一神教的核心是对魔导现象的崇拜,因此最初的信徒基本都是一些或运气好或天赋异禀的人,他们的生命力与魔矿石的力量发生了呼应,能够激活魔矿石使之发生魔导反应。由于对魔导行为过程中的这种特殊体验缺乏认识,难以进行解释,因此在人类社会早期,魔导术的神秘现象与体验催生了德里克特圣教。

德里克特教的诞生是奥希亚大陆部族时代开端的标志。其作为宗教的产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宗教体系正式确立的象征性事件,是初代教宗“神谕使”托伊戈一世在大陆中心康斯坦丁高原上召开【德里希亚大会】,通过《德里克特信经》确立了德里克特一神教的核心教义、教会的组织形式,并宣称教士作为神的使者在宗教、世俗两个领域均拥有崇高的地位。此次大会还改旧城康斯坦丁为德里希亚城,作为大陆教权的中心,“最接近神的地方”。

之后历经一千多年的反异端“净化”运动,大陆上的原始自然崇拜、其他偶像崇拜、多神信仰基本销声匿迹,大陆基本统一(除摩尔达维卡山脉以东的土地,此处居住着远迁而来并征服了这片土地的扎波罗什人,他们早于奥希亚诸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西利尔王国】。)德里克特一神教成为整个大陆权力体系运转的核心,统治着民众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生活,教会也已经成为了一个组织行为世俗化的政权:奥希亚帝国。尽管部族时代最初的统一只是形式上的统一,但用单一宗教文化统合民众思想的行为,在客观上为结束各势力隔绝分立局面、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阶段性的贡献。

(2)两次分裂与三大教派

截至奥兰治绯色雪绒花革命的时代,德里克特教会曾经出现过两次分裂,在历史上共分化出过三个教派:奥希亚正教派;统称为【诺瓦派】的各革新教派;以及正教会被驱逐出德里希亚、流落到维尔纳王国后发生本土化,教义被修正的维尔塔瓦正教派。

德里克特圣教会的首次分裂是在王政时代后的三百年左右,即奥希亚帝国建立的三个世纪以后。盛极的圣教会由于内部腐化堕落而日渐失去人心,而他们对待核心教义和魔导术的保守僵化的态度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相对高级的魔导术民用化、产业化作为历史阶段的需求难以阻遏;在王政时代的前两个世纪,发生了七次由中央教廷发起的对东方信仰多神教的异民族扎波罗什诸部落的【护教圣战】,结果最终两败俱伤,不但客观上促成了扎波罗什人西里尔王国的建立,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人力损失;再加上民族主义、人口数量增加和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关系变革,使得各地本土教会的势力日渐站在世俗势力这一方,提出更多的利益诉求,最终导致圣教会分裂。新教会的主张主要体现在修正教义、允许用地方语言翻译《德里克特信经》并进行宗教仪式、改变魔导学研究方向、允许部分魔导知识扩散并形成产业、更多的世俗化并给予教士更多世俗利益等部分,总的来说追求宗教的革新和世俗化,这些行为本质上是民族国家出现后为重新分配利益而对帝国中央政府提出的要求。

因为教会革新派本身是从奥希亚正教会内部逐渐产生的,而且各地形成势力派别的时间早晚不一,所以无法确定新教最早诞生准确时间。但教会革新势力真正有组织的走到政治舞台的台前来对正教会宣战,是在1406年的《十七条声明书》事件中。

《十七条声明书》事件发生在伊特鲁里亚地区斯卡拉市,斯卡拉分教区的大主教公然提出圣教会根据自身利益任意解释信经,长期垄断神赐予人类的魔导术,背叛了信经的精神,斯卡拉分教区将脱离德里希亚中央教廷的统属,独立行使教会职权。作为中央教廷伊特鲁里亚直辖区的边境大城(因此得到奥兰治势力的背后支持),斯卡拉的独立像是一枚在大陆上空爆炸的炸弹,引发了之后各地的民族主义运动,也引来了中央教廷的镇压。终于在1407年,罗斯巴赫王国的诸侯普森多夫公爵联合北部新教诸侯,对南部支持中央教廷的诸侯(包括选王洛依滕公爵领)发动战争,德里希亚中央教廷也在第一时间表态宣布开始第八次护教圣战,责成属下各路诸侯组成护教军,出兵罗斯巴赫讨伐异端。而后代修史时将这场战争称为【教法战争】,意为圣教中持不同意见者之间发起的战争。

 

旧正教派灭亡后,其中与新教派合作的残余作为诺瓦派的一个分支,成立了政教合一的奥希亚圣教国,作为各新教派名义上的领袖,事实上与其他教派地位平等。

其教义是原始的天人合一、物我一体、存在和思维的同一化,讲求对人神融合的神秘体验(主客融合,物我融合,让自己的精神和魔矿石融合并激发其中的力量,这种体验一定程度上正是传统魔导术的精髓与要义)。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抬头,并在其指导下形成了理性和科学实证的精神,引发了魔导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