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怎么可能……”考生的内心当中再度产生了动摇:“四道题当中,光靠蒙的手段作对三道题的几率有多大?应该也已经是个非常小的数字了吧!可为什么,明明他只是在蒙答案罢了,明明其他的学生都是在认认真真的做着回答,为什么他的答案最终会和其他学生一样啊!”

就在考生震惊之余,梁益华的作答题目也已经到了第五题。

在经历了刚才的一系列判断之后,考生这边也渐渐的掌握了梁益华的铅笔滚动的规律,现在他已经可以不需要判断梁益华在试卷上到底做出怎样的回答,光凭铅笔停在桌面上时有着些许不同的声音,就能知道现在听在梁益华面前的最终结果究竟是什么。

果不其然,梁益华在推完铅笔之后,和他判断一模一样的在试卷上写下了D的答案。

这道题整个考场内的回答率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说,这是一道送分题。

考生再度看向自己试卷上的作答,没错,结果同样是D。

“五道题对了四道……而且完全是靠猜的方式作答的,这家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想到这里,考生也感觉到了稍稍的不对劲。

如果他已经猜对四道题了,那么那一道考生判断为错解的题目,真的是错解吗?

虽说第三题B的作答率在这件考场内才是最高的,但谁能保证拥有最高作答率的回答一定就是正确的呢?难道就没有出卷人在设计这道题的时候故意弄了个考生可能不易发觉的陷阱,然后将考生诓骗到陷阱当中,以此来提高错答率的可能性存在吗?

如果这道题真的是那种所谓的陷阱题的话,那么它的错解率自然也就相当高,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这道题的回答率可以说是参差不齐,几乎每一个选项都有人进行了作答!而且单从给出的选项上来判断的话,这四个选项非常接近,也就是说,如果考生真的没有发现题目当中所隐藏的陷阱的话,就很有可能会被题目本身所蒙骗,进而做出错误的回答。

“可是……这道题真的是陷阱题吗?”

考生也再度仔仔细细的审查了一下这道题目,可就像刚才一样,他对这道题目同样是一窍不通的。如果他不能得知考场内其他考生的回答情况的话,他估计也只能像梁益华那样,在四个答案中随便蒙一个吧。

就在考生犹豫不决之际,梁益华也已经将下一道送分题,第六题的B选项作答完毕了。

“五道题……六道题当中对了五道题……而另一道题还不一定出错……光凭运气做出的选项,真的能做到这个地步吗?”

现在的考生,已经不敢把梁益华当成一个非常不认真的对待这次考试的考生了,但同时,他的行为却也完全无法让这位考生理解。

“难不成?他也像我一样,表面上是在老老实实的答题,但暗地里,其实也是在作弊?”

————————————分割线————————————

虽然以这种思维来揣测别人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做法,但现在的考生心中也实在是想不出其他的解释了。

除了作弊,他实在是无法理解,梁益华究竟如何屡屡做出正确的回答的。

要说他真的只是凭借运气不断地回答出正解……这不可能,这不符合一般情况下的科学常识,同样,也不在考生所能理解的常识范围内。

但等他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或许自己的能力,也同样不在考场内其余的考生所能接受的常识范围当中吧。

但至少自己的行为仍旧可以用科学解释的通,可梁益华现在作答的情况,只能用玄学来解释了。

完全没有看过考题,除了推动铅笔之外连思考都没有进行过的考生,究竟是怎样将这些正确的回答作答出来的呢?

虽然考生已经在自己的班级里,在这短短的一星期当中见到了足足颠覆了自己生活至今积攒下来的所有常识的人类了,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其他班级当中,居然也有这么吓人的存在。

可是,如果梁益华真的是用了什么作弊技巧的话,考生这边不可能完全听不出来才对。但实际上,他除了能分辨出梁益华在玩铅笔之外,就没有听到任何声响了。

就算他推铅笔的动作并不是在选择选项,而是一种暗号,在向考场内的其他学生获知考试的答案,可是考场内再也没有任何可以算作是回应他这个暗号的声响了。

“所以,他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就在此时,考生注意到,那个一直沉迷于自己作答当中的梁益华竟然再度转过头,往自己这边看了过来。

与此同时,梁益华的脸上竟然也浮现出了一个平静的微笑。

但可能是因为考生自己这边所感受到的心理负担实在是过于沉重了,这个不管怎么看都相当普通的微笑,在考生看来,却鬼魅的如同地狱当中的恶魔领主一般,让人心生畏惧。

微笑过后,梁益华又一次转过头去,现在的他,也已经几乎摸清给这间教室带来寒意的那位同学的能力究竟是什么了……

从那位考生脸上所露出的仿佛是受到惊吓的表情来看,他应该是被自己的行为彻彻底底的惊吓到了。

但是,从开考开始,这个人既没有在监考老师完全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下地乱窜到他的身边来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也没有使用什么带有侦察功能的道具东西来间接地观察梁益华的行为,但即便如此,坐在梁益华身后的他还是对梁益华的行为掌握的一清二楚,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了。

结合他每次都是在几乎是整个考场的学生作答完一道题之后才开始作答,而且即便他的意识也像梁益华一样,并没有集中在考试上却也能作出回答,那么就意味着,他其实是在利用这个考场内的其他学生来帮助自己答题。

人类可以用来当做是雷达感应的简单概括来说只有三种,虽说常言道人类具有无感,即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但触觉和味觉只有在人类亲自接触到某个物体,或者亲自将某样食物放进嘴里之后才能给人类信息,而前三种,人类并不需要自己与受到探测的目标非常靠近,就能像雷达一样捕捉到远处事物的动向。

人类可以通过视觉看到远处存在或者移动的物体,进而给大脑反馈一个信息,如果发现的这个物体是对人类有威胁的东西的话,人类也自然而然的会感觉到危险,而这一点和雷达的作用相同,所以梁益华才把这三种感觉称作雷达感应。

同样的,听觉也可以给人带来威胁信号,如果人类听到了附近有一些奇怪的声响,即便他们的眼睛可能捕捉不到声源的位置,但他们的听觉可以帮助他们捕捉到这一点,进而作出判断。

人类的视觉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的,比如,在没有光源的情况下,视觉就完全无法发挥作用……同样的,如果距离过远的话,视觉效果往往也会很差,而在有着浓密的视线遮挡的区域,比如植被茂密的热带雨林当中,视觉的发挥空间自然也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听觉和嗅觉这两种感觉就比视觉来的更为重要。嗅觉是人类发现危险的最基本的能力,当空气中弥漫出腐臭、或者充斥着大型野兽的气味之时,即便人类本身看不到自己周身的危险,他们也会感觉到这附近并不安全。

而听觉则比视觉在一些场合当中更加实用,因为只要声响足够大的话,理论上不管是在何处发出的信号源,只要在人耳可捕捉到的范围当中,人类就能感受到这个信息。也就是说,即便距离某人几千米远的山坡上发生了山体滑坡,而处在滑坡途径位置上的人类在听到这个信息之后也可以谋划着如何逃命了。而不是只能在看到山体滑坡在自己面前发生的时候才能进行躲避,这样的话就已经太迟了。

而回到这场考试来说,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这位考生虽然能监视到教室内的各个角落,对于每个人的动作估计都可以观察的十分清楚,但是,不管他的视线再怎么敏锐,是不可能将所有考生在试卷上作出的回答都一一掌握的。

简而言之,对于他来说梁益华的身前位置属于绝对的死角,如果他真的是利用极好的视线来观察每个人的行动进而得出每个人作答的结果的话,那么用身体挡住自己行为的梁益华的作答他应该是不知道的才对。不仅如此,梁益华用丢铅笔的方式蒙答案的行为,也不会被他洞悉到才对。

而在这个考场当中,空气里面自然也只是弥漫着教室里的味道,而因为现在气温仍旧不低,教室里也看着空调,门窗又是紧闭着的,所以教室中所弥漫的就应该是空调内的空气净化剂,或者其他某些在教室里残留的味道才对。总而言之,在考场上嗅觉是不可能会给人带来相当直观地信息体现的,所以通过排除法,梁益华自然就找到了最终答案,即这位从开考那一刻就散发出一股令人不祥的寒气的考生的能力。

他是在利用自己极强的听觉来分辨考场中的每一个变化的,通过其他学生下笔的声音就可以大致的判断出这个人在桌子上写了什么。当然,正因为他的耳朵、或者说他的听力已经灵敏到连别人落笔写的结果都能清晰地分辨出来,那么像梁益华在考试当中所做的这些小动作,自然也是不可能逃脱这位考生的法眼了。

而梁益华此刻之所以回头的原因,也并不是因为察觉到自己被人监视,或者自己的行为被人识破这一点,而只是单纯的因为好奇,在刚才那短短的一瞬之间,那种一直在考场内弥漫的寒气居然短暂的消失了一会儿。

正是为了确认这异状的来源,梁益华才回过头去,却没想到撞到了对方那张铁青着的脸颊。

此时此刻,这位考生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如果你真的有本事,把选择题全部蒙对!那么填空题、计算题你要怎么办?这可是数学考试,而不是英语考试!选择题的分值虽大,但也就仅仅只有六十分,剩下的那九十分的题你不答,考试成绩照样非常不堪!”

就在考生思考这些的时候,除了梁益华之外的所有考生也都已经答完了选择题,开始向填空题进发了。

“最后一道题,百分之四十五的学生选了A,百分之三十的学生选了B,百分之十五的学生选了C,剩余的百分之十选了D,因为答案分布比较均匀,这里究竟应该是怎么选择呢?”

就在此时,梁益华也已经作答到第十一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