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省图书馆已是黄昏时分,将自行车停在一楼的连廊旁边,卸下前篮上放着的帐篷,推开玻璃门进入室内。
不出所料,各楼层依然灯火通明,让我有些担心起夜晚“暴露目标”的风险。当然,更重要的是,尽管可以使用名为「恢复魔法」的术式,但以灯为对象究竟能达到何种效果尚不明朗,此时还是应该尽可能避免照明灯长时间使用,以延长其正常工作的时间。
值得庆幸的是,在路过二楼大厅的时候,我偶然瞥见了印有[控制室]的贴标,于是我走近大厅的沙发,放好背包和帐篷,沿着路标走入了最北边的一个小房间。
终于,在这里我找到了控制三四楼灯光的开关,除了电梯一边的数盏LED灯,我关闭了三四楼所有的灯,想必这样,图书馆在夜晚就不会再那么显眼了。而这对于孤身一人的我而言无疑会安全许多,毕竟,在很可能尚未具有电气时代科技水平的异世界,倘若无人森林里突然出现一栋发光的巨大现代化建筑物,必然引起某些不怀好意的异世界人的注意。假使这里着实民风淳朴,夜晚的巨大光源也会吸引野生动物频繁光顾--而我并不想给自己招来这些麻烦。
回到六楼的休息室,放下背包,跑到卫生间洗个热水澡放松一番身体后,我便迫不及待的跑回书桌前,施展「收纳魔法」唤出异空间,然后取出了里面的魔法书,将其在桌上一字铺开。
哈哈哈,不如再来练习几个简单的实用魔法吧?事不宜迟,我立刻翻到了书第十七页,准备尝试使用「构造魔法」派生出的「复制术」。
那么,拿什么练习好呢?
不如,就拿现在最紧缺的弹药做实验吧?
作为一名化工专业的大四学生,我非常清楚子弹的内容物和基本结构,同样也很清楚底火因自身易感所具有的危险性。在脑中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决定老实遵守《化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暂时拿和弹壳材质类似的钥匙(黄铜)进行实验(比较幸运的是,64式等一干小型枪械考虑到枪管寿命和射击可靠性等问题,仍然采用了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
一段神奇的咒语过后,我成功的复制了一把寝室大门的钥匙。
欣喜若狂的我决定尝试复制一下自己的贴身衣物,结果同样成功。
于是我看向了一旁的子弹,带着一丝好奇与不安,对其施展了复制法术,结果如我所料般取得了成功。
那么,接下来就是试射了。
实话说,试射比复制还要紧张,假如,没有复制好内部结构,就有炸膛的可能。
于是我犹豫了一下后,走到窗前用左手一推,将复制的子弹压入弹匣后上膛,举起手枪,朝着星空扣动了扳机。
啪!
清脆的枪响划破夜空,子弹从手枪中射出。看来,复制的效果是十分理想的。
于是我便如法炮制,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复制了300多枚子弹,其中也包括了120发整的警用左轮手枪弹药。
相较于自动手枪,左轮手枪有着不会因为子弹卡壳而导致的无法继续射击的故障之优势。尤其是在野外遭遇突发情况的时候,一把左轮手枪可能比64式来的可靠的多。
欣喜之余,我突然想起莉艾儿对我说过的自己具有复数[魔法适性]的问题,于是我开始拿起那本名为《构造魔法的原理》的书仔细研究起来。
{「构造魔法」的原理是基于对于事物本身的结构和内在关联的把握,比如对某一物质的结构进行「魔法窥视」,再通过对不同层次组成的剖析理解而进行的物质重构而加以实现。}
似乎...听上去有点像化学或者是凝聚态物理所涉及的分子自组装?
不不不,不应该这么复杂,这个世界的科技并没有如此的先进,大概,只要在脑中形成大致的轮廓和现实功能就能发动了吧。
于是我尝试单纯通过联想来制造子弹,不过这一次,我选择在室外的图书馆大门前进行--出于安全的考量。
嗯,基本结构,底火功能,填充物就当是硝化纤维素、硝化甘油、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二苯胺的混合物好了...
那么,开始吧!
结果,我发现这一次的制作失败了,因为弹药的重量明显异常。
不如只考虑功能本身吧!
于是我脑补了子弹发射过程中的运动过程,再将之回放,同时勾勒出子弹的轮廓,这一次,我将构造品放在手中掂量,发现基本与原品无异。
尝试制造几枚后一一发射,结果出乎意料的好。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异世界在拥有魔法这一特殊力量的同时,却没有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吧--改造世界所需的途径过于方便,导致其丧失了进一步探索微观世界和新事物的进步需求。当然,现在就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至少神殿二楼图书室的神秘发光宝石就很有研究价值。
等等,连开这么多枪怕不是要在异世界搞个超级大新闻的节奏?
安啦,没有任何的这个意思,任何事情也是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来的嘛,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这点风险也是值得冒的。
是吧?我自我暗示着。
完成构造实验后,我再次返回六楼,绕有兴致的开始阅读起《构造魔法的原理》的后续章节,渐渐的,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的脑海中形成--是不是,可以先通过对某一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行魔法探视,然后窥得其微观最小单元依托魔法在脑中生成的印象,再根据近现代的晶体学和结构化学知识进行宏观建构,最后合成具有特殊性质的宏观物质呢?
抱着这样的疑问,我拿起书本和一枚钢制曲别针,走向对面的信息体验中心。因为我清楚的知道,只有计算机,才能检验我这个构想是否是可行的,毕竟从单个分子到晶胞、次级晶型,再最后到宏观物质,这一过程的计算处理量已然不是人脑和背包里的一台高性能笔记本电脑所能处理的。而省图书馆的小型超算说不定可以一战。
希望,半个小时后,我能得到我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