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书中看到“救世主”这个词。
救世主是施舍之人,而不能索取。
救世主考虑的应该是他人的幸福,而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但是……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并不能做到“让别人幸福”啊。
从一开始我就是一直在思考怎么做才能让别人更幸福。就算被孤立了,被欺凌了,我只需要独自承受。我并不痛苦,相反,能看着别人幸福,我会很开心。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我不应该会难过的……但是我发现了,人们的“幸福”跟“正义”其实是矛盾的。我终于明白,我周围的很多人,从“作恶”中得到“幸福”。霸凌我会让他们觉得很有趣,而且成本低,他们不会受到惩罚,于是他们感到幸福。可这种幸福是畸形的。
我不知道该如何在“善”与“众人的幸福”中做出选择。我必须承认,人心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纯洁、美好。利他主义和人们所歌颂的善是一体的,但要保证最多人的幸福,就得与善相悖。这样的话,“利他主义”本身就是个矛盾的概念。
那么,人类为什么要创造“救世主”这个词并加以赞颂呢?
并不是因为他们向往自身化为善,而是期望别人像救世主一样无私,予他们幸福。然后他们将善极力歌颂,就是希望别人放弃自己的利益,而为他们的幸福考虑吧。原来……是这样呢……
第一次,我了解到了“善”的本质。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不会放弃利他主义的行为的。就算这样很愚蠢,但我一直以来都是把别人的幸福放在第一位,那一定是因为我爱众人,不可能说改就改。而且,如果看到了别人是出于我的缘故而痛苦,我会有罪恶感。我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
上了初中后,他们依然有着自己的话题,我依然融入不进去,他们的幸福依然和我没有关联。但我想要尽可能让他们幸福。
像是中午帮同学买午饭,夏天的体育课帮同学拿外套,放学后替同学值日,我都会做,哪怕他们对我并不存在感激之心。
集体活动的时候,果然没人找我分组,到最后我是唯一一个没被拉进任何一个小组的。但这也是我预料之中的结果。他们更喜欢和跟自己有话题的人成为朋友,而让老好人成为他们的工具。不过我也没有怨言。我的出发点是让他们幸福,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我的朋友。这样就够了。只不过,每一次,看到他们的幸福都与“善”相悖的时候,稍微有点痛心呢。
如果耶稣还在世上的话,那他一定没有朋友吧。因为他是向人类施舍的啊,而不是和人类一起享乐的。因此不会有人认真地把他当作朋友。甚至到最后,人类都把他当作一个帮自己洗掉罪恶的工具呢。
耶稣救不了人类的心。
世间一定还有众多像耶稣一样的人,那种纯粹为他人幸福而着想,丝毫不在意自己得失的人。但“善”的他们只能给人们源自于“恶”的幸福,多么讽刺。
无知是一种至上的幸福。在我无知的时候,我以为“善”是会传递的,如果我一直秉持着“善”的心,就能感化别人,让别人也怀有一颗善心。但是,往往都是“恶”吞噬了“善”。“恶”玷污了“善”,“善”却无法净化“恶”。人类更倾向于“恶”——我不懂心理学,但我记得很清楚,之前看过一本书,说人类的本能是邪恶的,因此人们才需要有人教导他们学会善良。美好是学来的,但丑恶却是天生就具备的。即,“本我”为“恶”,“超我”为“善”。每个人都必须有本能,而克制却是不一定有的,因此“恶”和人类更为亲近。让善人变恶很容易,因为作恶即是幸福的源泉。但让恶人变善却相当困难,因为选择了善,就得牺牲幸福。
在我无知的时候,我以为我的一切努力都是有结果的,能让别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于是我有动力,也不像现在这样矛盾而痛苦。其实一切都是我在欺骗自己,我告诉自己人其实是善良的,要宽容对待他们,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多么完美的谎言。
没法改变世界,没法改变人心,只能这么可悲地活着。我除了用笔向纸哭诉,什么都做不到。我只能写下一章章可悲的诗篇,然后任凭它们在世人的嘲笑中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