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与担忧:中国国际动漫节高峰论坛纪行

文章分类:轻之文库专栏  作者:NanaMi-七海   发布时间:2018-05-21 12:31


出行前的那些事

当初也是在动画行业内的好友邀约下前往,于是和几个朋友一起连续听了三天的论坛,加上平时和行业里好友的一些探讨,总结了些许,就写了这篇毫无章法的纪行文。

当初看到有相当喜欢的动画电影制作者参与在论坛中还是相当高兴的,其中包括《养家之人》的导演诺拉·托梅,《寻梦环游记》的导演李·昂克里奇,以及《至爱梵高》的两位动画设计师,当然也有中国的新锐导演李夏,当年的《红领巾侠》也是印象极其深刻,所以活动一出也算是没怎么考虑就定下了行程。


DAY1 新锐班

第一天主要是一些新进入动画行业的一些年轻面孔或是新面孔,所以被称为“新锐班”。

而今天小本本上重点记述了有关李夏老师以及来自迪士尼的哈德森导演、布拉德福德制片的想法。

因为各种公司的高层很多,并且很多都是新兴企业的高层,所以听起来像是创业历程的“成功经验分享”,当然这是我们这群本身是来听动画论坛的年轻人们很不愿意去听的,因为与其说是成功经验,不如说是公司宣传,就连来自遥远北方的俄罗斯新锐导演也说起了自己公司的战略计划,当然冰雪女王的古老传说流传已久,但是个人认为从传说亦或是童话中取材,还是需要对故事更加深入的理解与重构的,这点对于爱尔兰卡通沙龙的动画天才们来说就做的非常棒(代表作《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

那我们回到重头戏。

李夏

虽然刚上台的李夏老师显得十分局促,一度不知道该如何开始说第一句话,但开始从自己的经历展开时,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在长达二十分钟的讲述中,李夏老师重点提到了团队的运营上,这也是同行的业内基友最为关心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团队要有明确的目标,集体包容个人,个人包容集体。当然这是皮克斯的实习经历给予李夏老师最大的感受,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并为了同样的目标奋斗。

给予成员适当的难度,但鼓励成员试错,尝试新东西,并鼓励他们坦诚自己的想法。

无论上下都要给出及时的反馈,对于皮克斯而言,每天都是有例会存在的,每个人能做到什么,做不到什么在第一时间就会了解,而不会出现同一地方停留过久导致工期延误的情况。

对于及时反馈这一举措,是在行业中普遍缺失的,因为沟通不到位导致的大量沟通成本是动画行业普遍存在的,返工成为常态,这也是效率质量难以跟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接着李夏老师提到了有关导演职责的问题,因为学生时代自己独立制作过一些动画短片,所以李夏老师重点提到了自己在中国的一些感受:“不压榨别人,就会被别人压榨;不成为顶尖,就会成为螺丝钉”。在中国,只有导演的名字才会被老百姓记住,这导致底层工作者不仅在工作上没有话语权(相比较于皮克斯宽松的艺术交流环境),在做出作品之后也难有荣誉感可言。

“导演并非站在金字塔的顶端,而是在倒金字塔的最底层,支撑团队里所有艺术家的创作。”

最后,李夏老师提了三点期望:

艺术与商业的平衡,光有艺术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但过度商业化导致的只能是沦落为商人谋利的工具。

好的社会奖励机制,如今的底层工作者既没有荣誉感,也很难有归属感。(补充一下,抑郁症已经成为了年轻从业者的巨大隐患,怀揣梦想从事喜爱的工作,结果不仅做不了想做的事情,成为不了想成为的人,还必须为未来所担忧)

建立明确的行业规则,目前国内对于此还在摸索阶段。

最后很有幸要到了李夏老师的微信,基友也和李夏老师详谈了一些有关动画作品创作上的问题,希望李夏老师归国能给观众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哈德森&西蒙森

其实因为皮克斯已经属于迪士尼的一部分,李夏老师说的很多关于皮克斯内部的环境和两位迪士尼高层所说的有所重合,但是这里还是不得不称赞皮克斯给艺术创作者提供的绝佳环境。

大楼中间是巨大的庭院,每到午餐时间,艺术家们都可以到巨大的餐厅里讨论、交流。两侧的玻璃完全透明,可以完全看到对面的同事在做什么,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激励。每个房间不太一样,有着独特的设计和风格,使得公司不那么拘束。当然公司的文化氛围也是十分的好,日常活动也是十分的多。总而言之,最令人羡慕的是这里的氛围,交流的氛围,每个人都像在家里一样,身为家里的成员,可以参与每一次“家庭会议”。

除此之外,在谈到创作作品的时候,两位《杂草的梦想》的主创都谈及了迪士尼动画的创作灵感来源,包括取景、构思等等。

“身为艺术家,你必须在很多领域都成为专家。”

“艺术家没有假期,你必须时刻学习并思考。”

回旅店的路上,听到更多的还是基友的悲叹,毕竟身为动画摄影的他深受沟通不便之苦,返稿再返稿导致工期延误,前期的锅后期来背俨然已成为常态。


DAY2 MORNING 主论坛

早上是主论坛,由于央视全程直播所以场面一度很严肃,业界代表也来了很多,当然我们并不想听客套和虚话,实话,真心话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高长力

作为国家广电的宣传司司长,高司长说了很多我们意料之外的话。

因为原本以为读稿子式的演说会开启一天的论坛,但是当提及国产动画的数量和质量的时候,司长说话毫不客气。

“曾经我们数量巨大,年产26万分钟,但基本全是垃圾,如今产量下降了,只有8万分钟,虽然好作品也没多少,但至少比26万分钟的时候要多。”

高司长一直在强调不用在意产量的下降,好作品与影响力才是中国动画热切关心的。因为我们综合质量和欧美日韩的差距使得中国动画如今还是很难实现真正意义的走出去,中日网络动画的合作虽然缓解了部分压力,但是最能考核制作水平的的院线动画如今也鲜有被引进至国外。

“潜下心来。”这确实是中国文化工作者需要去做的。

最后,高司长提了几点对于中国动画人的期望:

要有爱心,热爱艺术,别把动画当成发财的工具。

也是我们最希望看见的,当年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大圣归来的爆炸性票房所导致的市场对于自身的盲目自信确实导致资本大量流入,这也很大程度上搅乱了市场秩序,甚至影响了今日。在如今中国动画制作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带着镣铐跳舞是万万不可的(当然也只能这么希望了)。

要有童心,去真正去思考孩子,青少年想看什么。

这点确实能理解,因为之前的情况太惨不忍睹了,说教意味浓重的、毫无生气的动画充斥着市场,想当然的制作自然难以更进一步。

要有爱心,别做平庸的动画,因为它在浪费我们的时间。

这里援引一下原话:“粗制滥造的作品是对孩子的伤害,有种你让你自己的孩子看你自己做的动画。”其实中国现在仍然存在应付式的动画存在,“不管动画质量如何高,我们也不靠动画赚钱,所以只要有了就行”成了平台方对于制作公司的唯一要求。如今中国动画盈利渠道尚少,所以我想这也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有耐心

“一夜之间追上欧美不太可能,1937年迪士尼就做出了《白雪公主》,我们还在战争中。人家coco(寻梦环游记)做了六年,我们现在有哪一部动画做了六年?”司长如是说。看来《大鱼海棠》究竟做了多少年还是个神秘数字呢(笑)。当然如今的商业环境究竟能不能允许动画人制作多年呢?投资方都想趁早做完早点赚钱,因为事实是,大概率花多年做多部片子比多年做一部片子的盈利风险小,虽然如今看来,如果片子足够优秀,在中国市场是绝对一枝独秀的,《大圣归来》的成功并非不可复制,而关键是肯花时间去做。但是在这制作的真空期,真的是只能靠天使投资,更何况国家实行的推优政策只针对优秀的作品,制作的真空期是不存在作品可言的,所以有关这点,的确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用爱放电并不能解决一切,至少对于这群年轻人而言,六年已经足够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了。

剩下有关昂克里奇导演和诺拉托梅导演的部分,我将其放在后面的部分,因为他俩将重复出现在主论坛和大师班。


DAY2 AFTERNOON 大师班1

下午的重头戏自然是coco的导演李·昂克里奇,毕竟coco真的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即便在剧本上过分的美好了(两难得到了和解),也正如导演本人所说,他就想做这么一个贪心的作品:亲情和梦想是可以兼得的。

至于初音未来之父伊藤博之,听了一个小时的公司历史的感受真的不是所有人能体会到的。

李·昂克里奇

可以说昂克里奇本人的经历就令我羡慕不已,电影剪辑师出身进入动画行业,竟然成为了动画导演(作者本人的兼职也是一个工作室的剪辑师,当然跟人家不能比hhhh)。有关迪士尼(包括皮克斯)企业文化这一块的展示,其实就是李夏导演所说的扩写版,随时随地的沟通与交流,每个人都有做自己的电影的机会,每个人都有权利,每周都会有针对新人的教育交流便他们学习新事物,到处充满着自由和开放的气息(这也是为什么本不是动画行业从业者的昂克里奇能成为导演的原因所在)。

不难想象企业对于新人的培养正是迪士尼生命的源泉所在。毕竟在怀特迪士尼的时代,迪士尼先生就开始开设课程培养动画工作者了。

回到重点《寻梦环游记》的制作上来。

原本的故事其实和我们看到的完全不同,当初的灵感来源是是对于逝去亲人的追思,所以最初的剧本是有关一对兄妹对于即将去世的母亲的留恋,但是这样的故事显得太过平淡,难以制作成动画电影。

于是便有了我们看到的这个故事。

整体制作流程依旧是按照规矩办事,前期书籍和纪录片的查阅、实地(墨西哥)的考察自然是少不了。人设的确定花了很大的精力,因为究竟墨西哥小男孩是怎样的感觉,他们也做了很多真人的取材,对,他们真的找了小模特来寻找灵感,并以真人为原型确定了人物的造型。包括我们看到的各个人物,其实都源自于真实的墨西哥百姓。

骷髅的制作也是我们最感兴趣的之一,因为骷髅的动作既要和真人有细微的区别,同时也要能反应人的本质。因此,coco开创性的给骷髅添加了眼睛和眉毛,嘴的形状也做得和有嘴唇一样,这样能放大骷髅的表情,使观众更能明显的感受骷髅们的情绪变化。

亡灵世界的灵感也有很多的资料说明,由于网络上很多参考资料已经写得很详尽了,这里也不一一赘述了。为数不多的几点,第一亡灵世界的上下结构,竟然是有不同时代的变化,越往下越古老,越往上越现代,可以说不仔细看还是很难注意到的;第二是流动的万寿菊桥,确实如果静止的桥会显得很难看,因此在全景镜头里我们看到的构成桥的花瓣是向下如同瀑布般倾泻的。

音乐部分是现场录制并完全匹配动作的(动态捕捉),我想如果是精益求精的动画公司都会这么做的,即兴添加的艾克托的踢踏舞(选秀那一段),也源自于现场录制时的小灵感。

最后mamacoco通过音乐重新找回了记忆,但剧本设计之初并没有这么安排,但是昂克里奇导演为我们播放了一个纪录片,纪录片中失忆的老人听了音乐后竟然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歌是什么,他们也是深受此影响,设计了音乐找回记忆的剧情,也就有了最后感人至深的桥段。


DAY3 MORNING 大师班2

好基友是《至爱梵高》的粉丝,而我是爱尔兰卡通沙龙的忠实粉丝,此外《银翼杀手2049》无论在视效音效还是剧本设计上都很令我满意,因此最后一天还是很令人期待的。(开场前我们俩都要到了和《至爱梵高》的动画设计师的合影留恋)

因为我觉得在这里空口说技术没有演示还是很难像主讲们那样讲的那么详尽的,所以这里我选取诺拉·托梅作为重点(才不是因为偏爱呢)。

诺拉·托梅

我们都知道《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都取材于当地的传说,但是导演选择用一种通俗现代的方式去呈现,这也是中国动画需要去学习的。这次的《养家之人》是根据现实题材的小说改编,正如导演所言,“《养家之人》里的人物更能体现普遍的主题,拥抱更多的观众,虽然是反应中东战乱的题材,但并非表达政治诉求,而是单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

中间导演向我们展现了编剧的一些套路,当然这是所有优秀编剧入门书类似于《故事》里都会提到的,毕竟向各种艺术形式学习才能使艺术工作者不断进步。

至于这部从孩子视角出发的作品是否充斥了太多的暴力(当然没有《和巴什尔跳华尔兹》那么震撼),诺拉·托梅认为这会让观众包括孩子更能理解主人公的痛苦,其次她认为要让孩子学会恐惧,“只有学习恐惧才能学会如何克服恐惧”,这对于孩子尤其重要。

为了增加动画的真实感,导演也加入很多细节的考量,包括食物的变化(暗示剧情走向),与陌生人的交谈,亲人间的争执,有安全感的家,以及当地独特的天气环境等等。

说点私人的话题,我特别喜欢《养家之人》这样有对照关系的暗线小故事,《守望者》也同样使用了类似的手法,这种采用不同画风的细思恐极的小故事真的是影片的点睛之笔。

“技术和艺术之间的隔阂并没有那么明显,技术只是工具,我们不能因为技术而迷失,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并用其为艺术服务。”《银翼杀手2049》的特效总监如是说,这也是在最后总结的环节最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句话,在这个充斥着视觉奇观的社会,每个人都在追求着新鲜刺激的新事物,但我想,对于艺术工作者而言,有些东西是永恒的,不变的。

中国国际动漫节作为唯一国家级的动漫专业节展,政府为此特地划了巨大的场地,建造了白马湖动漫广场。每年坐着动漫节免费班车来到这里参加的时候(因为有着众多外宾,所以每年那几天动漫广场周边封路数公里,只有免费班车直达现场),总不禁感叹政府其实真的很关心动漫产业的发展,但是中国动画时常“崛起”,又时常销声匿迹。

我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其成长,变革,差距并不会因为我们在追赶就变小多少。这几年,我们在制作水准上已经有了十分惊人提升,但行业规则何时能完善,单一盈利方式能否改变,投资方能否给予制作方更多空间,作品质量能否得到整体的提升而并非一枝独秀,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

谈“崛起”,似乎显得有点过于急躁。既然如此,那我们还是点根烟吧,等待着种子慢慢发芽,开花吧。



QQ图片20190903184601


加载中, 请稍后
头像
表情
发表书评 发表评论
后再评论, 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

评论成功

0条评论
只展示书评
加载中, 请稍后

后再评论, 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

表情
输入满200字时可切换书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