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锦织敦史小史(上):人设家锦织敦史
听说过偶像大师吗?
石原章弘今年的新照片,已是尽显老态
时间回到2001年。那个时候还没有一家名叫“万代南梦宫”的公司,株式会社南梦宫还是一家有着46年历史,以格斗游戏和音乐游戏闻名的游戏制作公司。这一年的9月,南梦宫确立了新的街机游戏企划。企划的监督(director1)是石原章弘,内容则是美少女游戏。经过一番商讨之后,这个新企划最终被确立为了偶像育成类游戏。为了提升角色们的一体感,石原章弘决定用海军战舰的名字作为少女们的姓氏,比如天海春香的姓氏天海就来自于一艘扫雷艇。也是因此坊间才有了“偶像大师是最早舰娘”的说法(不过,在街机初版上并没有出现的我那霸响和四条贵音则是名字来源于战舰(一说无关),而星井美希的名字跟战舰的关系不明)。当然,有句讲句,用战舰当角色的姓氏这件事,还是战舰厨庵野秀明做的更早(EVA的角色们)。2005年,在一系列颇为有趣和超前的运营宣传之后,街机版偶像大师终于登场了。彼时担当街机版监督的有6个人。主导了偶像大师系列企划的石原章弘后来获得了“Director 1”(ディレ1,或许可以翻译成头号监督)的爱称。不过在2016年石原章弘已经从万代南梦宫离职,加入了Cygames,成为了赛马娘系列的企划人。这都是后话了。
窪岡俊之笔下的天海春香早期设计
当然,本文的主题并不是偶像大师的企划整体,不过介绍一下偶像大师企划还是很有必要的。石原章弘选择用战舰为自己的角色命名是否是受到了EVA的影响,笔者不得而知。不过,笔者觉得窪岡俊之成为偶像大师人设原案这件事,跟偶像大师角色思路和EVA相似之间或许是有一定关系的。前文中提到过,窪岡俊之是宅社的老前辈,也是《飞跃巅峰1》的人设和总作监。然而此后窪岡俊之渐渐淡出了Gainax的动画工作,而是参与Gainax的游戏制作去了。是的,除了动画制作之外,90年代Gainax还做了很多美少女游戏。比如说曾经在中国大陆出版过正版游戏的“美少女梦工厂”就是Gainax的作品。制作美少女游戏的初衷本来是为了还债,但是庵野秀明似乎做的一发而不可收拾了。EVA成为社会现象之后,庵野秀明也制作了一些列EVA题材的美少女游戏,其中甚至还有18禁作品,窪岡俊之也参与其中。然而庵野秀明却对窪岡俊之画H图的功力非常不满意。大概是对这种境况感到不满,窪岡俊之淡出了Gainax。尔后窪岡俊之先是参与了南梦宫的《青春Quiz Colorful High School》的企划,再然后就被石原拉进了《偶像大师》的制作组。
说完了石原章弘和窪岡俊之,我们就可以绕回锦织敦史了。锦织敦史在偶像大师还只在街机上运营的时候(2007年之前)就已经注意到这款游戏了。相比于各种宣传活动,偶像大师引起锦织敦史注意的原因更多还是老前辈窪岡俊之的参与。从工作经历来看,锦织敦史在1998-1999年左右入社的时候,窪岡俊之应该依然在Gainax工作,不过那时两人似乎并没有发生交流。尽管如此,锦织敦史一直以来还是很仰慕窪岡俊之的。他尤其喜爱窪岡俊之参与的《铁甲人 地球静止之日》。关注着窪岡俊之的锦织敦史也听说了“前辈参与了一个3D少女跳舞的游戏”。尽管如此,锦织敦史在阶级时代并没有玩过《偶像大师》。直到2007年XBOX版《偶像大师》发售,一直以来认为“3D美少女不可以!”的锦织敦史才终于带着试试看的心态入了坑,然后被游戏的高水准惊到了,然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成为了偶像大师系列的忠实粉丝。
要不要做动画监督?
锦织敦史走上了吉成曜和今石洋之的老路——越来越肥的道路,非常遗憾。反观Gainax分到Khara那边的人,比如庵野秀明,本田雄和平松桢史等依然保持着身材。
时间来到2009年。《天元突破剧场版 螺岩篇》的上映算是给《天元突破》的潮流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是Gainax并没有迎来它的好时光,反而是愈发的人心思变,开始走上了解体的道路。当然这是后话了。此时,宅社资深动画人,也是锦织敦史的老上司大冢雅彦的大学同学正好在参与《偶像大师动画版》的企划。大冢雅彦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就把消息透露给了Gainax的同僚,锦织敦史也因此听说了这一内幕消息。对偶像大师比较熟悉的朋友可能知道,在2011年的TV版之前,偶像大师就有谜之机战动画《偶像大师xenoglossia》(人称“萝卜大师”)和2008年的OVA动画两部作品,两部作品的质量无论如何也不能令人满意。身为偶像大师粉丝的锦织敦史虽然没有公开表示过对前作的意见,不过他无疑也是对之前的动画化不满意的。这样的锦织敦史怎么能错过制作《偶像大师》新作的机会?于是他对大冢雅彦激动地描述了自己对偶像大师的感情多么深,结果话题就因此的渐渐转向了参与《偶像大师》动画制作的话题。锦织敦史表示,要不要做点短片或者PV之类的呢?大冢雅彦则说“要做就做TV动画!”一来二去,锦织敦史最终成为了《偶像大师》系列的监督。
《偶像大师 xenoglossia》的主角之一……葛城美里,或者说葛城千早(无误)
可是这监督并不好当。动画监督起码得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怎么拍,第二是跟谁拍。对于初监督的锦织敦史来说,这个两个问题更加艰难。为了克服自己对于监督工作的陌生,锦织敦史做出的选择是——成为人设。当然,锦织敦史成为动画人设这个决定肯定有制作委员会的多种考量。不过对于锦织敦史本人来说,一个重要的动机就是他对自己的动画人设是有自信的。从动画人设入手让他更好的熟悉和适应了监督的工作。但是,这里也要补充一下,虽然锦织敦史打算“从人设入手”,不过实际上他的人设工作可是并不顺利,2010年年末都还没有完成人设呢。
锦织敦史面临的另一个“怎么拍”方面的困难就是演出和构成的问题了。锦织敦史之前参与过的作品——《魔力女管家》也好,《安倍野桥魔法商店街》也好,《天元突破》也好——最大的特点就是“非日常”。然而,恰恰相反,《偶像大师动画版》需要的是日常(不,不要再提“萝卜大师”了)。这就让锦织敦史颇为难受了:怎么做日常的部分呢?而且这还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日常故事——这是765 production的13位偶像的的日常故事,而且这还是不把业务担当小鸟,两位社长和男团的几个人包括在内的数量。锦织敦史的应对是:循序渐进。一方面,动画的前半更多地遵循原作(游戏事件),在动画的后半才开始增添原创的内容。另一方面,以单元剧却不完全似单元剧的形式,每一集把几位偶像作为重点,再搭配几位偶像作为配角,有序的铺陈重点角色的同时也不至于让次要角色失去戏份(以及配音的工资)。这种群像剧的手段在《偶像大师》里发挥的很精彩,锦织敦史后来也把这种手法带进了——可能读者也感觉到了——带进了《DitF》中。当然, “充分把握角色的性格,刻画少女的心理”也是必要的,不过这就要需要可遇而不可求的对作品的爱啦。
意外的帮手
《偶像大师动画版》17话截图。左上是分镜和作监,右上是原画。柴田由香,石崎寿夫,半田修平,米山舞,岩崎将大,雨宫哲……全都是后来Trigger的人(也可以说是当时。偶像大师17话播映时,Trigger已经正式成立了)。OP方面也是大量Gainax大手。顺带一提,锦织敦史最喜欢的角色是菊地真,然后菊地真为主角的这一话ED担当是锦织敦史本人,再然后这一话也是Trigger或者说Gainax回。这会是巧合吗。
但是,动画,至少商业动画,绝对不是一个人就能担当制作的。要想实现对于“怎么拍”的构想,就需要一个给力的制作团队。锦织敦史的帮手主要来自于两方:Gainax和A-1 Pictures——对,这就是《DitF》的阵容构成,Gainax中参与了《偶像大师》动画制作的人,日后大多都去了Trigger,比如大家熟知的今石洋之和吉成曜。Gainax那边的好帮手,比如河野惠美,就让笔者放到其它文章中再谈吧。这里就先说来自A-1 那边,令人意外的京都动画出身的帮手们。
《幸运星》的山本宽监督降板(撤换)事件或许是圈内十年以来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之一。至今也有人在争议山本宽的流失到底是不是京都的损失——当然,从最近发生的某件事来看,山本宽的出走终究为京都动画减少了麻烦。但是京都失去过的人才——姑且把山本宽算作人才吧——绝不只是山本宽一位。有两位极有才能的人也先后离开了京都,它们就是演出家高雄统子和作画监督松尾佑辅(离开京都的当然还有其它厉害的动画人,比如吉冈忍,渡边政治等,不过这里先不赘述了)。松尾佑辅是个80后,在幸运星降板事件之后和山本宽一同离开了京都,并加入了Ordet与山本宽一同制作了《神薙》。松尾佑辅在《偶像大师灰姑娘》中才升格为总作监,所以这里也不再深入介绍。如果想要直观的了解的松尾佑辅的实力的话,可以看一下《神薙》第13话的前半部分(A part),画的很精彩,而且骑自行车那一段可以相当直观的感受到松尾佑辅的画力。
图左上的石原章弘就是偶像大师企划的“Director 1”,右下角就是彼时还是一位动画制作人的清水晓(日文:Animation Producer,动画制作人,专门负责动画的制作管理和协调)。在《偶像大师动画版》之前,清水晓担当过《空之音》和《神薙》的制作人。如果注意下这三部动画的制作阵容的话,会发现他们的联系非常大。《空之音》的人设和作监赤井俊文也是《偶像大师动画版》的主力之一。现在功绩卓著的清水晓是A-1旗下三个制作部门之一,Clover Works 第三制作部荻窪 studio的部长。
高雄统子并不是随山本宽出走的。京都时代的她是轻音的主力演出之一,在轻音第二季完结之后才退出了京都。不过她京都时代最令人为人熟知的表现应该说是《幸运星》第22话《此处的彼方》。这是幸运星中极为少见的(唯一?)的煽情回,高雄统子担当了分镜和演出,充分展现了她的实力。从京都退社之后,大概是通过之前退社的同僚的关系,高雄统子进入了《偶像大师动画版》动画制作人清水晓的视线中。说来也巧,此时锦织敦史也对清水晓犯了难。锦织敦史觉得自己不但没当过监督,就连演出经验也不够丰富,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于是清水晓把高雄统子介绍给了锦织敦史。高雄统子也因此担当了《偶像大师动画版》的“系列演出”一职。要说这个职位的内容,虽然不太妥当,不过大家理解成“副监督”,“副导演”之类的“至关重要的二把手”就可以了。至于说高雄统子的表现,《偶像大师动画版》24话中高雄统子的演出应该说到目前为也依然是她的巅峰。
截图分别来自偶像大师24话(左)和20话(右)。24话为高雄统子分镜演出,20话为高雄统子分镜。在这量化,特别是24话中,锦织敦史贡献了《偶像大师动画版》中最精彩的演出(除live外,或许),这些演出也充分体现了高雄统子的演出风格。请看上方全/远景镜头,最大的特点是人物位置的不平衡(右下,偏右)以及透视的不稳定(空间的狭窄与倾斜感)。下图则是中/近景下的不平衡构图。这种构图的不平衡感,及不平衡构图相互组合构成的冲突感(截图未展现),是高雄统子的一大特色。此外高雄桶子对光影的把控也很有特色。她并不喜欢“一刀切”式的影子,而是对整体的明暗以及人物细部的影子更有控制欲。整体明暗的感觉已不需要赘述,大家一看便知。至于细部——可以看左下,春香面部周遭的一圈细微的白色高光,右下千早肩膀和头发的边缘光,这些也是高雄统子的特色,把暗淡感表现的更加强烈。在《偶像大师灰姑娘》中。高雄统子有过如出一辙的演出。当然,高雄统子对人物动作也有非常细致的把控,条件受限就不赘述了。
锦织敦史,高雄统子,加上锦织敦史Gainax的人脉,还有制作人鸟羽洋典(负责整体制作,包括音乐,宣传,发行等多种任务)以及清水晓在《神薙》和《空之音》等作品中的人脉(如用“堀口神”作为笔名的精神京都人赤井俊文),锦织敦史就这样凭借豪华的阵容开始了自己第一次的监督生涯。动画成片最终掺杂进了很多很有趣的搞怪和恶搞情节。有的时候还会冒出来一些跟年轻的制作阵容很不搭的老动画人,比如《橙路》和《听见涛声》的监督望月智充。可以说这部看起来非常类型化和宅向的动画,最终变成了许多动画人展现自我风格的场所。锦织敦史虽然有着“作出日常系动画”的初心,不过最终《偶像大师动画版》还是一部深深打着宅社烙印的动画。锦织敦史究竟是Gainax的一员。
飞跃演唱会的巅峰
说起来,笔者很难讲锦织敦史的风格到底是什么。应该说,他在《偶像大师动画版》毫无疑问形成了极强的群像剧演出能力,也形成了对群像剧的偏好。这种能力与偏好跟他形成《DitF》群像剧的设计应该是分不开的。但是,《偶像大师》时代的他并不是今石洋之那样有非常强烈的镜头美学的人。如果说拿今石洋之比较实在太过度的话——那么和高雄统子比也是一样的。当然,笔者对于演出的洞察力是很有限的,面对那时的锦织敦史那样风格不强烈的人,就显得更加有限了。尽管如此,如果要去总结一下的话,那么除了惊人的细致之外,锦织敦史的演出展现出的就是“安排”或者“协调”(Arrange)的能力,包括对剧本的协调,对群像剧的协调,以及对演唱会演出的协调。
《偶像大师剧场版》片尾演唱会。作为动画人的锦织敦史已经为动画文化留下了独属于他的东西。
TV完结之后的2012年,制作人鸟羽洋典受到了偶像大师7th演唱会的刺激,冒出了制作新动画的企划。这一企划经过一系列的讨论,最终确立为了剧场版动画,也就是后来的《偶像大师剧场版 走向光辉的未来》,锦织敦史也获得了第二次成为监督的机会。缺乏剧本构思的锦织敦史曾经打算把剧场版搞成五集动画的拼接。虽然最后这种自暴自弃的计划没有付诸实践,不过坦白来讲剧场版的剧情部分依然显得冗长,并没有TV版展现的协调感。当然,考虑到剧场版构思的难度,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锦织敦史在《偶像大师剧场版》中留下了日本动画偶像演唱会的巅峰。如果说对偶像半毛钱兴趣都没有的读者为什么要看偶像大师,那么剧场版结尾这一场光的海洋中的演唱会可以成为一个理由。应该说单纯论作画的话,剧场版的演唱会也并不会比TV版中的两场演唱会更加令人心动——剧场版演唱会的作画充满了“纰漏”,也没有多么令人眼前一亮的“神作画”。但是这场演唱会表现出了动画的价值:超越现实,表现出一些现实中无法呈现的美。比方说那个环绕场地一周,充满力量的镜头,仍不是现实所能达到的。
从偶像大师一路走来的锦织敦史收获了奖项,赞誉以及期待,也为偶像大师系列本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仅仅是上次提到的锦织敦史为新世代偶像大师提供了新的人设风格。《偶像大师动画版》的成功,也为偶像大师系列走出“炎上事件”的低潮做出了巨大贡献。剧场版之后,锦织敦史低调了相当一段时间,并且在2018年推出了自己的监督新作《Darling in the Franxx》,这次又怎么样呢?
结语:未足令人心动
《DitF》第一话,锦织敦史分镜回。令笔者心动的并不是荧幕宽屏镜头的设计,而是锦织敦史的“简洁”——上图的镜头中,镜头虽然大略是静止的,但是一刀切的影子加上富有力量的透视,辅之以简洁系的人设,锦织敦史的这些镜头充满了直截了当的力量感,气氛和视觉美都是令人赞赏的,也更能呼应他在个人本中展现的实力。这样的监督家锦织敦史,更像是一位Gainax的出身的充满个性的监督了。但是笔者在《DitF》中对于锦织敦史的心动也是仅止于此了。
《DitF》从企划成为作品的事情,网上已经有了详细的叙述,笔者也没什可说的了。总而言之,锦织敦史找到老搭档,偶像大师动画系列(整体)制作人鸟羽洋典,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企划。人脉广布的锦织敦史一方有求,于是八方前来支援。A-1和Trigger(偶像大师时的Gainax——不过话说回来,偶像大师放映期间Trigger其实就正式诞生了)再次组合,将锦织敦史擅长且喜爱的群像剧企划变成了人气作品。可是结果来说,笔者认为,《DifF》既不能(配)成为机战,也不能成为恋爱。《DitF》究竟成为了什么呢?
《Kill La Kill》?《EVA》21话?飞跃巅峰?弱化版反螺旋人?
笔者想说,除了并不“国家队”水准的制作,《DitF》最令人惋惜的是它的主题性。Gainax的“新生代”动画人一直都是处在“Gainax”的阴影下的。他们往往放不下《飞跃巅峰》和《EVA》,以至于这些经典主题和表现还会反复出现。有的时候,这样的反复成功了,比如《天元突破》。但有的时候,这样的反复注定失败,比如作为杂糅而诞生的《DitF》。
锦织敦史这次未能令人心动,更多的不妨等《DitF》完结再说吧。
请 登录 后再评论, 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