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超级英雄
《超人总动员》的故事发生在少数人天生拥有某种超越常人的力量/能力的世界,他们扮演着超级英雄,拔刀相助、锄强扶弱,小到救猫咪,大到抓罪犯,不一而足。
电影以一段采访展开,超级英雄们回答着关于他们的“秘密身份”的话题,然而接下来主角鲍勃(Bob)作为超级英雄的一顿操作足以让观众忘记这段采访。直到导演把焦点放到了一个不起眼的道具——面具,笔者才重新想起“身份”这一母题。鲍勃到达婚礼现场,当他从变回普通模式的车子里走出来,意味着他从超能先生身份转换回了普通人,但却还戴着那个黑色的面具。
纵观全片,这是象征着超级英雄身份的道具。后来海伦(Helen)与两个孩子去火山岛救鲍勃时直接点明了这一象征,海伦让孩子们戴上面具:“你们的身份是最宝贵的财产。”面具的作用在于遮挡相貌,避免让别人知道自己台面下的秘密身份而引起各种麻烦,甚至杀身之祸。尽管样式不一,但每位超级英雄都戴着它,可见他们对两个身份有明确的不同认知,并不希望两种生活互相打扰。
鲍勃似乎是个例外。试想如果没有卢休斯(Lucius)提醒他、帮他拿下面具,鲍勃就那样直接走进教堂了,以超能先生的身份与现实中的海伦结婚。十五年后,鲍勃帮助“政府”解决人工智能机械兽之后与女秘书幻影(Mirage)共享晚餐,这时他再次忘记摘下面具。不同的是,这次幻影并没有提醒他这一点,或许这个面具是如此不起眼以至于她跟部分观众一样根本没注意到(这使得鲍勃对身份的迷失嫁接到观众身上);而从她奉承的嘴脸看,更可能是她希望鲍勃维持这个样子,从而继续利用他。
显然,鲍勃沉醉于超级英雄的风光中。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明明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他却要采取大张旗鼓的行动,引人注意。我们对其的感观不像成龙大哥在《警察故事》里的动作那样精彩且巧妙,反而感到一丝浮夸,比如即使考虑到正在驾车在逃的匪徒,救猫咪的时候把整棵树连根拔起的做法也过于夸张了。而因自己而造成的损害,也有政府为其买单。身份的迷失,让他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力量。
鲍勃认为他们应该发挥天生的杰出才能,他主张海伦让小飞(Dash)去参加跑步比赛,贪玩又爱表现的小飞也向海伦保证自己只会跑得比其他人快一点。而事实证明他根本做不到,比赛时他只是听着爸妈的叫喊来跑。鲍勃也是如此。在采访中,他说“希望世界和平,哪怕只有一会儿”、“有时我只想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但真的失去超级英雄这个身份时,他又不干了,随时想搞事。在警察频道听到火灾的消息时,居然觉得“太好了”,去救人还被当成贼,与他的采访形成了讽刺性的对比。发福的身体挤在小小的车子里,固然隐喻了无聊的保险工作带来的压抑,但同时也是力量的压抑。烦躁的他一不留神就会弄坏车子、割穿桌子、把上司扔出几道墙壁之外。在力量失控这一点上,他与自己的儿子并没有什么不同。
回到婚礼上,鲍勃与海伦进行誓约之吻。镜头一转,我们突然发现,参加婚礼的都是有着超级英雄身份的人,只是有些穿了平常正式的衣服,有些却还是超级英雄的战斗服。稍后有麻烦的也不只是鲍勃一个人,对超级英雄的诉讼,在全世界形成了风潮。毫无疑问,混乱的超级英雄们无法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身份和力量,鲍勃并不是那个唯一的“例外”,而是他们的一个缩影。
鲍勃与海伦的婚礼现场
只有斗篷是不行的
迷失了身份和力量的还不只有鲍勃和这些超级英雄,让我们把视角转移到电影中另一个具有象征性意义的道具——斗篷身上。
电影第一次大规模地出现斗篷,是在鲍勃和衣夫人(Edna)讨论重新设计战斗套装的时候。衣夫人回顾了众多超级英雄因为自己身上的斗篷而失败、出糗、造成事故的案例。前文说过,面具可以掩饰身份,那斗篷有什么作用?如果能像漫威里瓦坎达士兵们的斗篷那样能转换成一面盾牌,倒也不错。可是在《超人总动员》里,它不具备进攻、防守、加速等任何能帮助完成任务的实际效果,它只是(如鲍勃所说)看起来帅气。它甚至比鲍勃房间墙上贴着的那些报道、感谢信、著名杂志封面更加虚无,代表着作为助人为乐的超级英雄最不需要的东西——虚荣。(可能你发现了,这种舍弃初心的扭曲,在一开始的采访中就有体现。)衣夫人所举的例子证实了,它可能会让你自讨苦吃。
原本没有斗篷的鲍勃,竟渴求着这样的东西,他那个狂热粉丝巴迪(Buddy)也是如此。巴迪自称超能小子,想帮忙却被鲍勃十动然拒。斗篷这个道具,在开头的一连串事件中伴随着巴迪的出场而第一次出现。炸弹魔的炸弹也正是附在他的斗篷上,导致造成重大损失。十五年后,他成了反派boss,发明的科技让鲍勃他们毫无还手之力。如果他是主角,那可就是 “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励志故事了。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像曾经的风暴女侠一样,巴迪最后的下场,是斗篷被卷进飞机涡轮。连收场都只是重蹈覆辙,巴迪也成为了悲情色彩的跳梁小丑。
比起混乱的超级英雄们,巴迪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身份迷失则更加清晰。作为鲍勃的头号粉丝,他也想成为鲍勃那样风采过人的超级英雄,却因鲍勃的“背叛”而扭曲。他甚至要找出当年的超级英雄将他们杀害,让世界上只剩自己一个“超级英雄”。然而,当他抓住鲍勃时,为什么不杀了他?不但他把鲍勃束缚在高处,镜头也频繁通过俯视和仰视的构图暗示巴迪的心理弱势。在潜意识中,他仍然敬畏着这个曾经的偶像,而只执着于斗篷的自己永远无法成为真英雄。
在这场戏里,虽然是巴迪在嘲笑和拷问被束缚的鲍勃,但一连串镜头找中两者的空间关系暗示了他的心理弱势。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超人总动员》中的政府和普通群众,是这个主题中最隐蔽的主体。
从开头鲍勃捉贼救人的那段戏中,可以看到普通群众乃至警察是多么依赖超级英雄。在鲍勃要离开的时候,一名警察用近乎质问的语气说:“那炸弹魔呢?”仿佛抓住罪犯不是他们的责任,而是鲍勃的。在这里,责任的转移已经是身份迷失最直接的表现。
后来,由于舆论和财政压力,超级英雄不再有利于他们,政府出台了超级英雄安置计划,让他们永远舍弃掉英雄身份。即使如此,鲍勃在保险公司里依然尽力帮助自己的客户获得他们应得的赔偿,他依然扮演着社会中的少数。事实上,这些拥有超能的人之所以能成为英雄,正因为他们是社会中的少数,他们代表着那些路见不平、乐于助人、敢于与邪恶抗争的少数人。而超级英雄的消失,也把普通群众所组成的社会整体打到一个迷惘的境地。虽然报纸上说调查有85%的人支持安置计划,但十五年后,当巴迪放出机械兽破坏城市,自己则以救世者的姿态出现时,现场的人居然罔顾自身安危而兴致勃勃地围观,并讨论起这是哪位超级英雄重出江湖了,仿佛在混沌中看到了一丝光芒。
细想之下,这项计划其实并不那么让人信服。既然超级英雄带来巨大帮助的同时又带来无法忽视的损失,那按理说在“消灭”英雄之前还可以有其他操作。比如将他们纳入警察团队,或者干脆认定为一种职业,一种与其他职业平等、各自发挥社会作用的职业,指导他们更好地使用自己的力量。就像保险公司的主管,面对鲍勃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并没有一炒了事,而是讲道理(尽管是不怎么有效的说教)。如此即可实现电影中所说的(巴迪也提到过)”Average citizens, average heroes”。
然而政府没有这样做。电影中这一段的表现手法甚至不让我们看到任何争论或决策过程,只是描述现象,然后马上给出结果。最近一次看到类似的桥段,是在去年的电影《嘉年华》中。电影后段,正当两个小女孩被 “干爹”性侵的案件好像进展得不错时,警方突然带着医生再次检查两个小女孩的身体,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她们身体正常,压根没被性侵。这一切发生得非常突然,没有任何解释,仿佛背后一双看不见的大手在玩弄着这些人。超级英雄安置计划固然没有《嘉年华》里那么长的铺垫,但它就发生在鲍勃说“我们是超级英雄啊,能有什么事”的下一幕,这种突发性以及如此不容置疑的结果,无疑暗示了当权者的霸道权力。
《嘉年华》 冠冕堂皇的发布会
有趣的是,十五年后鲍勃接到任务,正是巴迪和幻影以“政府”的名义下达的。以此为连接点,巴迪成了政府的一个投射。政府抹掉了“超级英雄”的身份存在,巴迪意图消除他们的实体。两者与超级英雄的不同在于,他们的力量不是他们体内自有的,而是要寄托于外物——巴迪依赖科技,政权则是人给予的。幻影也提到过,“他(巴迪)迷恋力量,我也是,这是我们共同的弱点。” 妄用这份力量,容易翻车。
巴迪要上演一场痛扁终极机械兽、成就超级英雄的好戏,却被拥有人工智能的机械兽射掉自己唯一能依仗的控制器,进而被干翻在地。面对这个庞然大物,鲍勃一家其实根本无能为力,机械兽最后还是被他们利用自己的爪穿透了自己的身体,似乎是在映射或警醒政府些什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而这一幕,早在鲍勃第一次去火山岛回收机械兽时已经发生过。终极机械兽与它的创造者一样,都跪在已经有前车之鉴的地方,不禁让笔者想起《阿房宫赋》的最后一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看来这个人工智能并不怎么智能嘛。又或者,这种错误才更像我们人类,也更加强烈地映射了电影中的政府?
结语
以上分析了《超人总动员》里各种角色关于身份与力量的迷失,其实这些到最后都没有得到解决。一场大骚乱之后,超级英雄计划会重新引起讨论吗?人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巴迪最后怎样了?都没有下文,连鲍勃也只是解决了他的家庭问题。不知道续作会不会延续这一主题的探讨。
而海伦,则是那个最清楚自己是谁、能做什么的人。当超级英雄时,她不遗余力地拯救世界;超级英雄安置计划启动后,她回归家庭,扮演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尽管不能十全十美,但至少尽职尽责;当她得知鲍勃发生了什么状况,又挺身而出把他从危险中拉了出来。海伦要在下一部作品中充当最重要的主角了,虽然皮克斯最近的续作都……强差人意,但笔者还是对《超人总动员2》充满了期待。
请 登录 后再评论, 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