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苏晨曦鼓起勇气,终于又翻开了那本日记。她逐渐地在脑海中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王空。

或许就如他的名字一般,他的童年,他的少年,真的一片死寂,空空如也。他曾在日记中写过这么一段话——“我本就一无所有,你又能夺走什么?”

苏晨曦在看过他奶奶离世的那一段后本想着他未来一定会遇到一个亲人能给王空同样的感觉,但是她错了,在未来的数年中,王空一步步丧失了对于亲人的概念……

事情要从王空最初在农村讲起。起初,王空一家本居住在农村,但奈何王空妈妈和王空奶奶婆媳冤家过不下去,所以在王空刚出生不久王空妈妈就去了城市。而王空做为一个独生子兼留守儿童的身份暂时留在了农村。

然而在王空的描述中,他在这个阶段虽然除了不明白到底什么是母爱与父爱外,分外珍惜这段感情。所以这段经历在王空主观认知中并不怎么特殊,反而有些怀念,甚至他还依稀记得曾经的几位人生中不可多得的青梅竹马。

5岁那一年,王空妈妈在城市打拼有了起色,就将王空接到了城里,这时仍没有王空父亲的记录,只能根据王空后面的记叙得到王空父亲因与王空妈妈感情不和,所以去了外地打工谋业。

初来城市的王空,人生地不熟,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本就让王空步履维艰,而本就不怎么外向的性格,更成了他与世界的隔阂。

再加上王空妈妈创业初期,长期不在家,经常王空还没醒王空就消失了,等他睡着了,王空妈妈才回来。所以在王空初到这所城市的时期,每日在那个狭小的20平米左右的房子里等着妈妈回来便成了他每天最高兴的事。

但时间过了太久,王空怎么也记不清这段时间的事情,那时的妈妈到底长什么样子,自己有没有交上什么朋友,自己到底是怎么在没有书,没有网,没有电视,甚至没有任何一个人陪他说话的岁月中生活下来的……

看到这里,苏晨曦心里满是惆怅,根据王空的记载,王空最初来到这所城市时住的地方(根据王空统计,他后来一共搬过9次家)离她家非常近,甚至小苏晨曦还模糊地见到过小王空。

如果那时,小苏晨曦知道有这么一个孤独、可怜的人生活在自己周围,而当时纯洁善良的小苏晨曦又对王空伸出了善意的双手,那么结局,又会怎么样呢?

后来,王空终于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苏晨曦本松了一口气,想着小学这么多人,总会有王空的一席之地吧?但是结果却令人愤然。

对于王空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从未有过一次与那么多小孩子一起生活,一起上课,一起游戏,所以在欣喜之中又多了那么一丝对于未知的惧怕。

所以在最开始,性格已经开始有些内向的王空并未直接融入这个新的集体。而自然是那些性格开朗、外向的人,成为了最初集体的焦点。

而在这些焦点的外围,也并未发现王空,王空只在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这个环境,从未想过去融入它,因为,这对当时的他来说,太过奢侈。他从未幻想过自己可以拥有那么多亲密无间的伙伴。

悲惨的事情渐渐发生了,因为王空所在的乡村教育条件较差,从未上过幼儿园与学前班,勉强才能跟上老师的进度,但他根本不喜欢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尤其是数学,而他的数学老师又是那种典型的“不打学生就会死”的那种类型。

那次应该是王空第一次当着数十个人的面被打耳光。

这使他逐渐走向内向、自卑、不愿与人交流,整天不与人交谈。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那些喜欢议论的人就指着王空说,“你看他,整天一句话也不说,真是个怪人……”

这无疑再次恶化王空的处境,在小学的前几年,王空还没有表现出他过人的“才能”——善良,之后,王空就这么继续孤独地走了下去。

而让王空,也是让苏晨曦欣慰的,他在日记中是这么描述这段小学生活的:“小学,不夸张地说,6年的生活就如6秒一般短暂。其实我真的很想知道那6年发生过什么,好让我知道我如今的人格、‘灵魂’是从哪里来的,也好去推断我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可能去往何方。

但是,我真的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都记不清了,如果非要我来描述一些细节,我只能写出这么几个:

曾教过我们语文的女老师——李老师(王空上学阶段学校一直在换老师,小学班主任都换过3个)说过这么一句话,“学生不就是自己的孩子么。”但我也记不清她为她的学生,她的孩子到底做过些什么事。只不过,这句话被记忆的流沙沉淀了下来,曾带给我人生最初的温暖……

还有就是学校操场的旁边,有一片沙地,到了雨天,沙地积水,就会形成一条条微小的“河流”。

每到这时,各个年级的男孩子们就兴奋地冒着雨跑到沙地上面,有的“修建大坝”积水,有的“疏通河道”运水,有的“修建建筑”美化。

没过十几分钟,一个充满载着每个孩子奇思妙想的“水运工程”就修好了,它们有的像是桥,有的像是湖,有的甚至建了一座“城堡”让水像护城河一样从两边流过……

在这里,我想着重提其中一样对我来说很有意思的东西——“沙隧”。

顾名思义,沙子做成的隧道。因为下雨,沙子组成的沙堆变得不容易坍塌,所以可以在沙堆的中间或者下方挖很多条小的隧道,这样,沙堆表面上仍然是沙堆,但它下面就多了很多条通道。

而我觉得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小孩子就是喜欢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当时就有几个小孩,加上我一起把整个手臂都伸进沙堆里去挖隧道。

当两个人,甚至有的时候个好几个人一起往中间挖,最后挖到中心时,触碰到对方的手指的时候都兴奋地笑了起来,仿佛是做了一件极其有成就感与幸福感的事一样。

而我也在其中,当我和另一个陌生人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所感到更多的其实是一种由心而发的充实感与信任感。

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仿佛涉及到了人类最本源的一些东西……不过,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体会过当初的那种感觉了。

再往后,便是一颗石头高速砸向我眼睛的事,我真的想不起那颗石头最后有没有砸进我眼睛了,但它确实真真切切地向我眼睛直直地飞了过来,在我的视野里越来越大……

最后一件事就是当时和几个人疯着玩,把弄湿的红领巾向着对方的头抽过去,然后再迅速地拉回来,这样,在空中就会发出一声清脆的“啪”声,我当时可能被一条红领巾抽到了,所以现在竟然还记得。

除此之外,一些上课、运动会、毕业的画面虽然也在脑海中闪现,但顶多只有一两秒的记忆,在此就不再赘述。而关于我小学的一些“朋友”的故事,我将在之后的“友情”部分(现在的部分是‘小时候’部分)重新续写。

总的来说,这6年所给我留下的印象如果除开那些“朋友”,整体并未给我的人生带来太多影响,当然,这是不把孤独与内向当做影响的话。

这6年留给我更多的是——温存,这里是我这么多年以来去过的一个最单纯、最无瑕的一个地方,这也或许是我做梦都想回去的地方。因为,只要能回到这里,就预示着——无限的希望与,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