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是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太阳照常升起。
远方地平线上,它金黄色的边缘终于出现,巨大而耀眼。就在转瞬间,如猛兽般腾空而起,撕扯开遮盖在万物之上的黑色幕布,曝露出一整个正在凋亡,无可救药的灰色世界。
而这,正是我居住的世界。
季节交替,寒意浸黄的枯叶让秋老虎轻轻托起,被设定从人造树上落下。晨光熹微,给枫叶的轮廓裹上了一层金色波光,缓缓地飘落在长椅的另一端。
我并没有察觉到它是为了拯救我的孤独才降临的,只是觉得愈发地冷。把大衣捂得更紧了。
清晨时分的「跨区」车站还不算拥挤。
眼前城市,没有混乱嘈杂的人声,地下赛车的咆哮,黑市摩肩擦踵的人潮.. 没有出售特色小吃的人,贩卖道德的,推销肉体的.. 亦或是这个帮派又与那个帮派的火拼.. 警察,义警,黑警,伤残,活人,死人,男人,女人,人造人...
什么都没有。
只剩一片静谧的湖泊...
「热闹」二字,从来都不属于下城区的清晨。这里有的只是夜间剧喧闹留下的狼藉。
密集箱型住宅区那里,就在我视野聚焦处——
有几只饿坏了的寒鸦落在老式打扫机器的圆形顶盖上。这些移动的锈铁拖着不成形的身躯,一丝不苟地,静静地执行先人给予他们的指令,盲目而完美地运转着,勉强维持着这座城区的本来样貌——
经营商铺/清洁路面/处理尸体/擦干血迹/修复弹孔。
寒鸦跟着他们总会找到顿不错的早餐,大概都是些夜间派对后剩下的「佳肴」吧。
而我自然不是来这捡漏的。
说起来挺不好意思的,我还算是... 属于比较特殊的族群吧,有一份中城区的正经文书工作—— 下城区罕见的白领。
跨区电车站坐落在这座古老城市的顶端,是少有的高层建筑。这里看得到地面上的一切,城市主要分为两个区域,机器平稳地运行的嗡鸣回在整座城市,犹如一首永不终结的力量之歌。
整个地底下的金属架构都在与它呼应、传唱着它,与它一同发起嗡嗡轰鸣。那声音有力而舒适,令人安心。
视野中,一半灰蒙蒙的居民建筑群一直延伸到地平线的尽头,钢铁交融而成的璀璨河流一望无际,与天空联系在一起。另一半则藏匿在滚动着的深色浓雾之中——
那儿应该是工业园了。
下城区是三大居住区中人类,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地上三十层,地下又三十层,深深地扎根于地底。被金属,蒸汽和力场拼凑在一起。
这也是所有宜居区中还存在非人造生命的地方。
但不可否认的是,每次在这儿观望它都有相同的感受:「这一座城市看起来像是会随时坍塌的样子」——
下城区的整个基建都是在混凝土上,用塑钢.. 以及一些连名字都没有的古代材料拼接而成。中央电脑系统「阿尔法狗」已经旧到快成文物了.. 但它还在运行,跟城市古老地下铁路系统一起保留了下来。
它仍在指挥着城市中的一切,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每一寸齿轮,反复修理着自己。听家楼下杂货店的人造人老板说,阿尔法狗在古代还只是一套围棋系统,我当然不信这类都市传说,但还蛮有趣的。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一切还在运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
硬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座老人的话。我侧过头,看向候车室门口泛黄的观光宣传标题:「这座城市由胶带、希望与梦想拼凑起来的。」这再合适不过了——
非常真实的描述,但至于宣传的效果嘛.. 可以说是几乎在有和没有之间。
我抖了抖手中褶皱的报纸,今早的头条新闻被黑色字体加粗:「中城区举办日冕战争350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 期间加强周围警备力量.. 应对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游行。」
真理报是少数出售纸质报件,还横跨三区经营的报社。价格对我来说.. 确实是稍微“奢侈”了些..
倒不如说新闻内容其实根本不值这个钱,我也不在意其他城区发生的破事儿。
只是那种近似于购买美式咖啡的“优越感”,让我十分满足。苦涩,价格完全不合理,但是有莫名的优越感。
反正每个月也只买一张存着嘛,就权当收藏品.. 我这么说服自己,又把报纸折了起来,塞进公文包深处..
悬浮电车缓缓降落在平台上。我习惯性地去抢靠窗的位子,清晨的暖阳往往会事先捂热座椅,杀杀秋老虎的锐气。
一股暖意很快闯入胸腔——
——怪温馨的。
2.
HOV浮空电车一路上升,很快穿过云层,飞越气象调节塔。
再绕过那颗明晃晃的人工太阳,就能勉强看见「高墙」的轮廓。
说是「高墙」,其实应该被称作「穹顶」才更为形象——
人造钢条交织成的铁壁,形成巨大的金属罩子覆盖在整个下城区的天空之上,就像俄罗斯套娃似的包裹着好几层外壳。
那其中的每一层,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而眼前的穹顶,则是我所居住的世界的天花板—— 「高墙 THE WALL」。
下城区,并没有能到达如此高度的载具,也鲜少有平民具有购买这类科技产品的财力。所以「高墙」的附近几乎不需要配备警卫力量,去抓捕人类的非法越境。
不同城区之间的生态系统,公民教育程度,社交活动,行为模式,对世界的认知程度,都是有根本性的差异。再加上人类的情感神经元件,相对于人造人和机器要发达的多。
若是肆意放任公民越境.. 肯定会对部分地区造成混乱。
区域人口管理是我的工作,我自然清楚这些。
「请出示相关证件...」边境闸口的海关机器人转向我,岁月的痕迹已经覆盖了它原本的面貌。还能看出它夸张的大头设计.. 应该是T型多功能服务机器人的初代种。
先人们在这颗星球的废墟之上,徒手建立起一座座钢铁巨兽的时期,它们就已经在那了。之后过了几十万或是几百万年.. 从虚无到新生,它们和这座城市的寿命一样,它们见证了一切。
当我们驶入闸口的时候,机器就开始运行了,并且运行的相当平稳。它先是扫描电车,然后直勾勾盯着我的左眼,读取生理信息。标准的流程下来,没有一点差池。
尽管,它们的设计者已经不在了...
人类知道怎么死去。即使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获得了超强的生命力。
但无论更替多少次器官,做多少次“续命”手术吧.. 数百年后,作为地球原生的自然产物——
终会如同诅咒般地大限将至。
至今也没有人知道,究竟为什么,人类依然会死去—— 心脏停跳,大脑完全停止思考。
只剩下一副毫无瑕疵,完美的躯壳。
人类也清楚死后该怎么安静地躺在棺材里,等待回归自然的那刻—— 但机器却不懂这些,也没人教过它们。
「先生,请出示相关证件...」它又重复了一遍。它的声音与自身完美运行的系统一样,非同凡响。那不是传统机械发出的,毫无感情的单调语音。
听起来就像小提琴在说话,演奏出的音符却是人类的通用语。
出于对先人敬佩的浪漫,全世界只有「高墙」的T型机器人,没有送回工厂报废。或许... 出于这样的缘故,它们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终究还是想办法学会了部分属于人类的情感...
我晃了晃脑袋,笑了。
什么嘛.. 初代种可没有安装情感元件,大概只是语音软件出bug罢了。
有更多的HOV浮空车从中城区里出来,循环往复,仿佛沿着一条电线滑行。不过自然,那只是力场在空中形成的无形公路。
迎着紧贴路面而来的阵阵气流,我们从「高墙」升入进中城区,穿行在嘈杂的人声,与力场运输带的驱动装置隐隐传来的低吼中。
在通过三道以上分别设置在时速四十、六十和八十英里力场交通带的挡风屏障之后,我们终于到了时速最的传带—— 每小时百英里。
它将整个中城区瞬间拉向我们——
中城区飘浮在地表之上,由数百万个浮空建筑组成,耸入云霄。这儿的太阳比我们城市的更要亮眼许多倍。
而在进入中城区后.. 开始有更多乘客涌进电车,和我一样大都是要去更高建筑的上班族。又正值早高峰,城区以内还挺热闹的。
云层上,市集的嘈杂声穿过玻璃显示窗,与电车广播交融在一起。百货大楼前人满为患,人潮挥舞着手中的「钞票」,抢着要购买物资。
听同事说,要等到周末他们会更加疯狂... 我不理解这种经济模式,也搞不懂——
当地表上的人类大步流星地迈开“发展”的步伐,他们最先摧毁了一切对人类存在威胁的生物—— 食肉类,昆虫,甚至是病毒。
可想而知,地表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了。但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无法停止,他们不得不继续下去。他们创造了更伟大的机器,更全能的人工智能!于是,事情一发而不可收拾。
接下来则是消灭了所有有害或无害的杂草—— 为了保护人类那些由机器养殖的农业产品。动物最终都灭绝了,整个过程不过千年。
没有了其他生物限制人类,地表上的人类很快就挤得无处立足。于是人类望向天空.. 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浮空城市。
直到3500年前,突如其来的稻热病摧毁了地表上的所有庄稼。尽管进行多次实验,他们却无法为植物也赋予智能和行动能力...
而在地表——
下城区的人口是其他区域总和的五十倍,那以后食物不得不进入食物配额制度,每一户有工作岗位的公民,每月都会收到勉强支撑生存的食物配给。
也不能说是落后吧.. 中城区的同事们总是这么评价。但在我看来,这才是正确的,至少是我熟悉的经济模式。
也没什么好讲的,窗外的异样的场景,只是当成上下班解闷的街景来看,就跟小时候坐动物园游览车那样,一层玻璃分割出的两个世界。
总之,这里不是我的世界。